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否可以和艾滋病划等号呢? 谈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首先应该了解卡氏肺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是1909年由一个叫查格斯(Chagas)的外国人,首先在豚鼠肺组织内发现的一种单细胞生物。卡氏肺孢子虫有两种型体,一种是多态型的滋养体,另一种是椭圆型的滋养体。 一般认为,其传播途径与咳痰飞沫直接传播有关。人们通过吸入空气中卡氏肺孢子虫包囊而感染,滋养体寄生于健康人的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泡间隙内,个别病例可累及心包、心肌、心内膜、骨髓、肝、脾、结肠、胃、淋巴结等处。当人体抵抗力减退时,寄生在健康人的肺泡中孢子虫大量繁殖,阻碍气体交换,而导致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发生。这就是医学上所称的“机会感染”。 卡氏肺孢子虫在婴儿引起的肺炎称婴儿型或流行型(又称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在成人引起的肺炎称成人型或散发型(又叫低反应性肺孢子虫病)。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多数感染者无任何症状,它起病急,发热、干咳、呼吸困难、气促和心动过速,偶见多痰或紫绀,肋间凹陷或胸、腹痛等,常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艾滋病患者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前驱期较长,平均40天,长的可达1年。除上述症状外,还有体重减轻、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发热。眼底视网膜可见具有特征性的“絮状”斑点,肺活动量减少,一氧化碳扩散能力降低和气流率增加,最后患者可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而死于呼吸衰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死亡率约60%。 尽管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死亡率高,但及时治疗至少可以挽救60%-80%的病人的生命。对这种肺炎,理想的治疗应包括抗病原体的特效治疗、抑制肺部炎症反应和提高宿主免疫状态。 卡氏肺孢子虫侵入免疫系统作用于正常人的肺部后,肺部吞噬细胞便会大量繁殖,以便攻击孢子虫。若免疫系统有缺损,则吞噬细胞完全失去作用。最近,有科学家发现影响吞噬细胞作用的关键是GATA2基因,只要去除GATA2基因,吞噬细胞就会丧失功能。如能将GATA2基因放入免疫缺陷患者肺部的吞噬细胞中,就能重新激活防疫功能。 不管是艾滋病还是非艾滋病患者,只要其免疫力低,都有机会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艾滋病患者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机会约50%~60%,非艾滋病的患者约30%。 所以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并不等于一定就患上艾滋病。 仁和药房网(仁和网上药店)线上展示,线下实体药店供货配送,正品保证,买药就上仁和药房网!
|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