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主要通过血液及污染的血液制品传播。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人群普遍对HCV易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2.8%,2006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抗-HCV流行率为0.43%。HCV 1b和2a基因型在我国较为常见,其中以1b型为主(56.8%),其次为2型(24.1%)和3型(9.1%),未发现基因4型和5型,6型相对较少(6.3%)。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性丙型肝炎疫苗可供预防。 HCV主要经血液传播,主要有:(1)经输血和血制品、单采血浆返输血细胞传播;(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包括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一般于接触HCV后1~3周,在外周血可检测到HCV RNA。急性HCV感染者出现症状时,仅50%~70%抗-HCV阳性,3个月后约90%患者抗-HCV阳性。大约最高50%的急性HCV感染者可自发清除病毒,多数发生于出现症状后的12周内。病毒血症持续6个月仍未清除者为慢性感染, 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需要有明确的就诊前6个月以内的流行病学史,如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也可在正常范围之内,有明确的6个月以内抗-HCV和/或HCV RNA检测阳性结果的检测史。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有明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或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诊断。 慢性丙型肝炎:肝活检病理诊断可以判定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对丙型肝炎的诊断、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分期评价、疗效和预后判断等方面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瞬时弹性成像(TE)、声辐射力脉冲成像/点的剪切波弹性成像和核磁下弹性成像(MRE)等。TE是近年开始广泛使用的一种新的影像学无创诊断方法,对HCV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较为可靠,对肝硬化的诊断更准确。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TE和血清学标志物用于诊断HCV和HIV-HCV合并感染者的显著肝纤维化/肝硬化,帮助筛选出需优先治疗的患者。 丙肝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清除HCV,获得治愈,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改善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 仁和药房网(仁和网上药店)线上展示,线下实体药店供货配送,正品保证,买药就上仁和药房网!
|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