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0多岁的女性患者因不明缘由的关节疼痛辗转于多个医院,各类检查做过多次。然而,医生也很难说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关节疼痛,直到被转诊到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心理科。 主任顾秀玲了解病情后发现,引发患者疼痛的不是关节炎,而是抑郁症。这名患者由于长期处在复杂的家庭矛盾中,不知不觉患上抑郁症,关节疼痛只是其躯体表现之一,类似情况并不少见。目前,抑郁症在我国识别率非常低。 当心“潜伏”的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念头和行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抑郁症是全球第四大疾病负担,也是导致患者功能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有1/7的人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遭受抑郁症困扰。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在中国,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6%,目前已确诊的抑郁症患者为3000万人左右。 调查显示,这3000万抑郁症患者只有不到10%得到专业的救助和治疗,同时,还有相当多的患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患有抑郁症,更没有进行过诊治。 不久前,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主办的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有抑郁倾向;同时,超过45%的网友表明患了抑郁症时“不会去看医生”;超过36%的人选择去“综合性医院,由全科医师诊断”,只有不到18%的人选择去“看专业的精神疾病科医生”。 问卷调查结果还显示,大众对抑郁障碍的躯体症状认识远远低于精神症状。数据表明,56.32%的人在出现情绪低落、悲观等负面情绪时会觉得自己患了抑郁症,但是73.65%的人在出现头痛、食欲减退等具体的躯体症状时不会联想到自己患上抑郁症。 患上抑郁症,患者不自知,医生也难识别。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常委何燕玲教授表示,目前全国地市级以上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而综合医院的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高,导致患者经常被漏诊。 对此,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药理室主任司天梅提醒,抑郁症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导致抑郁症慢性化,或者发展成为较难治性病症,严重者还会出现残疾,甚至**现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撩开神秘面纱:抑郁症如何“潜入”人们身体 有这样一起案例:家住山东的于某性格内向,婚前曾有失眠、头痛症状,并有悲观厌世情绪,服用过镇静药物。2010年6月生下女儿后,于某头痛、失眠症状加重,听到声响就害怕、心烦。当年9月,于某独自在家照看孩子,孩子睡醒后哭声让其心烦,她担心女儿长大后会像自己一样痛苦,遂用双手将孩子掐死。后经鉴定,于某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尽管此案中的于某最后被免刑责,但抑郁症已让她本来幸福的生活毁于一旦。 抑郁症是如何“潜入”人们身体的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王向群介绍,引起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来自四方面:遗传因素、体质因素、生物学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 由于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社会矛盾增多等原因,导致目前我国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受基因、心理及生理特征的影响,女性在某些特殊的年龄段及生理时期,心理上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症,如: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等。 抑郁症患者可能感觉心情郁闷痛苦,难以集中精力和正常思维,焦虑或坐立不安。此外,还经常伴随躯体不适,如胸闷、憋气、浑身疼痛、失眠、多汗等。顾秀玲说,躯体症状是抑郁障碍的显著特征,很多早期的抑郁症患者往往以躯体症状为主诉,包括睡眠障碍、疲乏、喉头及胸部缩窄感、便秘、体重减轻、头痛、颈背部疼痛、胃肠症状、心血管症状等。 据相关医学资料显示,抑郁症还与其他一些疾病有关,50%的中风患者在发病两年后会伴发抑郁症状,使患者主动康复的愿望和能力减低;4成左右的冠心病患者或其他心脏疾病患者会伴随抑郁症状,抑郁症反过来又可诱发心肌梗塞,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将近一半的肿瘤患者也伴有抑郁情绪,这种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食欲和睡眠,导致免疫功能降低,不利于开展治疗措施。 “心病还须心药医”,走向阳光,远离抑郁 王向群告诉半月谈记者,抑郁症治疗主要是减轻和消除症状,最终目标是恢复社会功能。抑郁症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非常重要,患者如果社会支持系统较好,如家人、同事能够理解他,药物疗效就好。如果得不到理解,反复给予一些负性刺激,疗效就会不明显,康复时间也较长。 司天梅建议,当日常生活中因压力太大导致短暂的抑郁情绪时,要做一些自我调整,及时缓解压力。但是,如果自我调整无效,则应当及时就诊,接受心理或药物治疗。 对于抑郁症,也应防患于未然。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于欣说,除了经常引导自己从乐观、积极、主动的方面看待事物外,还可以通过接受更多的教育、加强规律运动、扩大人际交往等方式减少抑郁的可能。 他说,由于慢性疾病容易合并抑郁症,因此,要避免过度饮酒、吸烟,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冠心病、癌症、中风等疾病的发生,也可以减少抑郁症。 专家们认为,帮助患者远离抑郁,亟须加强对医生的培养。据了解,目前在中国,专业的精神科医生仅有2万余名,面对日益增多的抑郁症患者,社区医院和综合医院将成为抑郁症患者诊疗的主战场。 于欣说,进一步促进社区医院和综合医院医生对抑郁障碍的深入了解,改善其对抑郁障碍的识别、处理水平是未来抑郁障碍治疗领域的关键所在。面对数千万抑郁症患者,需要社区医师和综合医院医师全面介入。应通过教育培训,让社区医生、综合医院医生以及其他卫生专业人员,包括护士、社会工作者、临床心理学家、咨询师、传统医学执业者等,更有效地识别和处理抑郁障碍。 王向群建议,我国应尽快和国外的治疗模式接轨,建立转诊机制,遇到病情严重或难治病例时,应及时转诊至精神专科治疗,专业的精神科医生给出明确诊断与建议后,再让社区医生和私人医生进行治疗。
|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