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人们在避暑纳凉的同时,也别忘了给家里的“小药箱”降降温。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光线强,药品很容易变质。 专家建议,药物保存前最好建立药品档案,将药品分门别类保管。最好每3个月将家庭药箱检查一遍,如果发现药品变质、潮解、霉变或过期,及时清理。 家庭药品存放有“五怕” 1、怕光 常用的维生素C和鱼肝油遇光后药效会降低;硝酸甘油作为心脑血管患者的急救药物,如果不避光避热保存,会失去药效;抗生素类、注射剂药品也怕光。 建议:避光储存,避免放在窗台等阳光直射的地方。 2、怕湿 片剂中含有淀粉等辅料,吸收水分后会潮解或粘连;糖衣片吸潮后会出现花斑、变色,甚至发生膨胀和霉变,不仅使药效大打折扣,有时还会出现毒副作用。 比如阿司匹林受潮后会分解成水杨酸和醋酸,变质药品会散发醋酸味,而且会刺激胃肠道,甚至会诱发胃黏膜出血;易受潮的还有酵母片、葡萄糖酸钙、胶囊剂等。 建议:密封保存,每次服用完,要把盖拧紧;也可以用软木塞塞住瓶口。 3、怕冷 有些药物也怕冷。比如糖浆放在冰箱里,会出现沉淀、结晶,药物浓度不均,导致服用时剂量不准确;皮肤外用乳膏剂,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中,会导致基质分层,影响药效。 建议:这些药室温下保存即可。开封的糖浆一定要盖好盖子,用多少取多少,只能倒出,不要往回倒。 4、怕虫 中药多为膏、丹、丸、散,制作这些药物有时会添加蜂蜜,所以特别招虫子。 建议:按照医嘱保存,注意防潮、防霉;冰箱如果没有控湿功能,不宜存放中药材。 5、怕热 研究发现,药物的化学反应会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快,温度每上升10℃,化学反应速度就加快2至4倍。胶囊受热会出现软化、粘连等现象;眼药水会产生絮状物、霉变、结晶等;冲剂受热容易发黏、结块、生虫;栓剂多用于插入肛门和阴道中,在人体37℃的体温下逐渐被吸收,在酷暑中很容易发生质变;一些特殊药物,如胰岛素、丙种球蛋白等,应该放在2至10℃的冰箱中冷藏。 建议: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储存条件进行保存。说明书上室温指10℃至30℃;阴凉处指不超过20℃;冷处指2℃至10℃。药品一旦发生颜色或形状的改变,就别再服用,但栓剂在高温下软化后,冷藏在冰箱中还能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