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药房网

仁和药房网 门户 新药特药 高血压 查看内容

孕期高血压女性更易中风 准妈更要注重预防

2018-2-1 17:20| 发布者: 技术部测试| 查看: 298| 评论: 0

摘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产妇特有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我国的发病率为10.32%,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至产后2周,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三大征候群,重度患者伴有头痛、眼花、甚至抽搐、昏迷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产妇特有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我国的发病率为10.32%,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至产后2周,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三大征候群,重度患者伴有头痛、眼花、甚至抽搐、昏迷。本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是引起母婴死亡的主要原因。

孕期高血压女性更易中风

长期以来,医学界普遍认为妇女孕期发生高血压是暂时性的,对日后身体健康影响不大。其实不然,前不久在智利召开的南美洲血管学协会年会资料显示,育龄妇女怀孕期患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会增加日后患病的概率。该项研究数据表明,与孕期血压正常的女性相比,有孕期高血压的女性日后发生中风的概率高两倍,到中老年发生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概率增加1.5倍,并可能是肾脏病的早期表现,孕期高血压也增加肥胖等代谢疾病的风险,对日后健康的危害性增加。

降压,别忽视合理膳食的作用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疾病之一,同时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尽管高血压一直被视为老年病,但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高血压病呈年轻化趋势。

调查: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增多

据中国高血压联盟的调查统计显示,我国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约100万人次,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患者仅占5.8%;可到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的人数增至300万人次,45岁以下患者占20%左右。

黄先生今年37岁,他常感觉头晕、疲惫,刚开始他以为是感冒了,结果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自己原来患了高血压。其实,像黄先生这样年纪不大患上高血压的人不少。记者从南方医科大学惠州协和医院心血管科了解到,大部分年轻的高血压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等到身体出现了头痛、头晕、胸闷、心悸等病状,到医院检查时,才发现自己原来患上了高血压。

原因:

肥胖、不良生活方式引起高血压

王国标医师分析说,中青年患高血压的原因是:生活条件好,饮食不节制,摄入大量高能量、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营养过剩活动量却太少。他说,年轻人日常工作生活精神压力偏大,工作节奏快,加班、熬夜、烟酒过度等都是导致患高血压的原因。

高盐饮食可使血压升高,同时超重和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正常体重者的3至4倍。

我国年轻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比老年人更为明显,高血压发病低龄化值得关注。很多青年人以为高血压只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没有引起重视。实际上,许多青壮年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疾病。高血压病人早期常无感觉,而且病人的主观感觉和血压升高的程度并不一致,容易被病人忽略,直到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才引起重视。

定期测量血压、改善膳食预防高血压

那么,高血压疾病应该如何有效防治?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他说,没有头晕头痛等不适,不能就认为没有高血压。只有测量血压,才能心中有数。越早发现高血压,越早治疗和控制,高血压对心脑血管造成的损害就越少。

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但是,一次测量血压正常者并不代表以后血压正常,因此应定期测量。健康成年人的正常血压水平应该小于120毫米汞柱/80毫米汞柱,如果发现血压水平超过140毫米汞柱/90毫米汞柱,应到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治。

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或肥胖、习惯高盐饮食以及缺乏体力活动者是高血压的易患人群,更要定期测量血压。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从儿童起就应定期检查血压。对无高血压家族史的人,从40岁起应定期测量血压,有的高血压病人可维持10至20年无症状,一旦发现已是Ⅱ期以上。

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为3至5克,这对预防高血压有良好的作用。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最好每天只吃2至3克盐。此外,预防高血压还要注意不要烟酒过度,要控制体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还可使紧张的神经放松,慢跑、散步、游泳等均对稳定血压有很大好处。此外,还应培养良好的适应和自控能力,对工作与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

健康膳食 健康血压

每年5月17日为世界高血压日,世界高血压联盟WHL确定今年的主题为“健康膳食、健康血压”。今年10月8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高血压日,主题与世界高血压日相同。卫生部提出从5月17日世界高血压日到10月8日我国第十个高血压日期间,在全国开展“健康膳食、健康血压”的宣传教育活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金牌药师
  • 咨询

    李药师

    从业15年,擅长内科常见病、慢病用药及中医药问题咨询。
关注我们
  • 新浪微博
  • 微信订阅号
  • 小程序
仁和药房网首页| 关于本站| 荣誉证书| 媒休报道|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