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药房网

仁和药房网 门户 新药特药 高血压 查看内容

健康体重,健康血压

2018-2-1 17:20| 发布者: 技术部测试| 查看: 284| 评论: 0

摘要: 高血压患者呈年轻化趋势28岁的张平感觉头晕,他知道自己的血压又高了

高血压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28岁的张平感觉头晕,他知道自己的血压又高了。从事外经贸工作的他两年前就查出患有高血压,当时有许多人惊讶于他这么年轻就血压偏高,实际上,他这样的情况已不是稀罕事。

这些年高血压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以前40岁是分水岭,40岁以后发病率快速增长,但这两年,这个年龄已经提前到了30岁。而20多岁就得病的也大有人在,张平不过是其中之一。本钢总医院中医科牛西武

高血压发病的最主要原因是生活习惯,张平的生活习惯中发现除了工作压力大和生活不规律外,他还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吃得很咸。

盐摄入量与高血压正相关

盐与高血压什么关系?正比关系!盐摄入越多的人群血压水平就越高。这和盐中的钠有关,相关实验表明,低钠可以使收缩压降低,降压幅度与限钠幅度正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摄盐量不超过6克,这里的6克不仅指食盐,还包括味精、酱油等含盐调料和食品中的盐量,但是中国的多数家庭却难以做到。

很多人对盐的多少没有概念。一包标准容量的方便面里含盐量大约为5.5克,可见吃一包方便面就把一天该吃的盐都吃完了。而张平这样的年轻人在工作忙碌的时候要吃两碗以上方便面。

此外,宁波人还喜欢吃咸鱼、咸蟹、咸菜等一些腌制品,宁波人还有“三天不喝咸菜汤,两腿酸汪汪”之说,这和以前生活条件差新鲜食物难以保存有关。这些高盐的食物容易保存,还下饭,但如果经常吃无疑是不健康的。

用醋和番茄酱代替盐调味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北方地区每人每天的平均摄盐量在15至18克左右,而像宁波这样的南方地区摄盐量为10克,均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标准。让国人立即达到限盐标准是不可能的,张路毅告诉记者,中国高血压联盟曾提出一个循序渐进的控盐措施:减少酱菜、咸肉等腌制品的摄入;少食含钠高的食物,如添加了亚硝酸盐的火腿肠,加入了小苏打的面食和糕点等;用番茄酱、醋等调味品弥补限盐后的口味需求;逐步减少摄盐量以达到摄盐量要求;从娃娃抓起,让其味蕾从小习惯清淡口味。

当然,除了限盐之外,控制血压还有许多要注意的生活细节。医生提醒患者,要控制体重,多吃蔬菜瓜果,少吃脂肪多的食物,戒烟限酒,适宜运动等。

此外,随时掌握血压也很重要,现在家用的血压机有很多,只有科学测量才能减少误差。一般测量时放在上臂的血压机要比放手腕上的量得精确,量血压前不能抽烟喝酒,不能喝浓茶与咖啡,要排空膀胱,静坐10分钟后在安静的环境下测量。一般测量3次,然后取后两次的平均值,这样量出来的数据才是相对比较准确的。

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

28岁的张平感觉头晕,他知道自己的血压又高了。从事外经贸工作的他两年前就查出患有高血压,当时有许多人惊讶于他这么年轻就血压偏高,实际上,他这样的情况已不是稀罕事。

这些年高血压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以前40岁是分水岭,40岁以后发病率快速增长,但这两年,这个年龄已经提前到了30岁。而20多岁就得病的也大有人在,张平不过是其中之一。

高血压发病的最主要原因是生活习惯,张平的生活习惯中发现除了工作压力大和生活不规律外,他还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吃得很咸。

盐摄入量与高血压正相关

盐与高血压什么关系?正比关系!盐摄入越多的人群血压水平就越高。这和盐中的钠有关,相关实验表明,低钠可以使收缩压降低,降压幅度与限钠幅度正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摄盐量不超过6克,这里的6克不仅指食盐,还包括味精、酱油等含盐调料和食品中的盐量,但是中国的多数家庭却难以做到。

很多人对盐的多少没有概念。一包标准容量的方便面里含盐量大约为5.5克,可见吃一包方便面就把一天该吃的盐都吃完了。而张平这样的年轻人在工作忙碌的时候要吃两碗以上方便面。

此外,宁波人还喜欢吃咸鱼、咸蟹、咸菜等一些腌制品,宁波人还有“三天不喝咸菜汤,两腿酸汪汪”之说,这和以前生活条件差新鲜食物难以保存有关。这些高盐的食物容易保存,还下饭,但如果经常吃无疑是不健康的。

用醋和番茄酱代替盐调味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北方地区每人每天的平均摄盐量在15至18克左右,而像宁波这样的南方地区摄盐量为10克,均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标准。让国人立即达到限盐标准是不可能的,张路毅告诉记者,中国高血压联盟曾提出一个循序渐进的控盐措施:减少酱菜、咸肉等腌制品的摄入;少食含钠高的食物,如添加了亚硝酸盐的火腿肠,加入了小苏打的面食和糕点等;用番茄酱、醋等调味品弥补限盐后的口味需求;逐步减少摄盐量以达到摄盐量要求;从娃娃抓起,让其味蕾从小习惯清淡口味。

当然,除了限盐之外,控制血压还有许多要注意的生活细节。医生提醒患者,要控制体重,多吃蔬菜瓜果,少吃脂肪多的食物,戒烟限酒,适宜运动等。

此外,随时掌握血压也很重要,现在家用的血压机有很多,只有科学测量才能减少误差。一般测量时放在上臂的血压机要比放手腕上的量得精确,量血压前不能抽烟喝酒,不能喝浓茶与咖啡,要排空膀胱,静坐10分钟后在安静的环境下测量。一般测量3次,然后取后两次的平均值,这样量出来的数据才是相对比较准确的。

  1998年10月8日全国第一个高血压日的主题:“了解您的血压”。
  1999年10月8日全国第二个高血压日的主题:“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肾”。
  2000年10月8日全国第三个高血压日的主题:“普及高血压知识,减少高血压危害”。
  2001年10月8日全国第四个高血压日的主题:“控制高血压,享受健康生活”。
  2002年10月8日全国第五个高血压日的主题:“战胜高血压从社区做起!”
  2003年10月8日全国第六个高血压日的主题:“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
  2004年10月8日全国第七个高血压日的主题:“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
  2005年10月8日全国第八个高血压日的主题:“血压与卒中”。
  2006年10月8日全国第九个高血压日的主题:“控制高血压,降压要达标”。
  2007年10月8日全国第十个高血压日的主题:“健康膳食、健康血压”。
  2008年10月8日全国第十一个高血压日的主题:“家庭自测血压”。
  2009年10月8日全国第十二个高血压日的主题:“盐与高血压”。
  2010年10月8日全国第十三个高血压日的主题:"健康体重,健康血压。"

目前,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多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超重、肥胖者分别有2.4亿和7000万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常见心脑血管并发症脑卒中、心脏病是导致居民死亡的第一病因,约占居民总死亡的40%。卫生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相当于每天有8000人、每10秒钟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超重、肥胖者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发生危险。

每年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2010年高血压日活动主题是“健康体重健康血压”。

一、什么是健康体重?

目前一般采用“体重指数”BMI评价体重。

体重指数(BMI= 体重公斤/身高22

中国成人体重分级标准:

BMI<18.5  体重过低

18.5≤BMI<24.0 正常体重

24.0≤BMI<28.0 超重

BMI≥28.0 肥胖

此外,判断肥胖的另一个标准是腰围。我国成年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脂肪集中于腹部,为“中心型”肥胖,或“向心型”、“苹果型”肥胖。

二、健康血压的标准?

成人血压<120/80 mmHg为正常血压,或称健康血压;

65岁以上老年人群,血压<130/80mmHg 也应认为是基本健康血压。

成人血压≥140/90 mmHg为高血压;

成人血压120-139/80-89 mmHg为正常高值血压。

三、超重、肥胖的危害

超重、肥胖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常伴发多种疾患,如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肿瘤、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肥胖者影响生活质量,行走不便。

四、高血压的危害

1. 血压130-139/85-89 mmHg可认为是亚健康血压,这些人10年内有一半成为高血压。

2. 高血压是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其并发症是心肌梗塞、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者致死、致残,轻则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五、如何保持健康体重、健康血压?

1. 长期坚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① 一般成人每天吃蔬菜8两至1斤,水果2-4两;

② 主食米、面、杂粮适量;

③ 用植物油,每人每天不超过半两;

④ 不吃肥肉及动物内脏,每人每天瘦肉不超过2两;

⑤ 适量增加豆制品、鱼类、奶类,鸡蛋每周不超过5个;

⑥ 控制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

⑦ 不用或少用咸菜等含盐量高的腌制品。

2. 坚持适量运动

①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

② 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③ 运动强度以耐受为准,参考心率=170-年龄。

3. 限制饮酒

① 不提倡饮酒;

② 如要饮酒,应少量:每人每天白酒不超过1两,葡萄酒不超过2两,啤酒不超过5两。

4. 不吸烟或坚决戒烟

5. 定期测量体重、血压

① 正常成人每两年至少测量血压1次;

② 35岁以上成人首诊测量血压;

③ 高血压易患人群血压130-139/85-89 mmHg,至少每6个月测量血压1次;

④ 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一般每周1次,血压不稳时,每天测量1-2次;

⑤ 一般成人每6个月测量1次体重;

⑥ 肥胖或减重者每月至少测量体重1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金牌药师
  • 咨询

    李药师

    从业15年,擅长内科常见病、慢病用药及中医药问题咨询。
关注我们
  • 新浪微博
  • 微信订阅号
  • 小程序
仁和药房网首页| 关于本站| 荣誉证书| 媒休报道|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