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医疗救助计划的数据,青少年高血压患者中,大约只有1/12依照现行指南进行了完整评估。该研究在线发表在Archives of Pediatrics and Adolescent Medicine杂志。研究描述了青少年高血压患者中,根据2011年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诊断、评估与治疗指南推荐,进行超声心动图和肾脏超声检查的比例很低。而与之相比,约一半青少年高血压患者接受了至少1次心电图检查,而指南并未就此作出推荐。该研究共纳入951例12~18岁,在2003~2008年之间诊断为高血压的青少年患者。其中24%226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2%行肾脏超声,50%478行心电图检查,而只有8%77同时进行了超声心动图和肾脏超声检查。研究者Michigan大学的Yoon医生认为,关于为评估青少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相关检查的决策和选择,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阐明医生做出这些决策的原因,及其决策对治疗效果的影响。Boston儿童医院的de Ferranti医生和Harvard公共卫生学院的Gillman医生则评论,该研究激起了更多问题。未实施指南推荐检查的原因并未被完全阐明,而未来指南的修订不仅需要在理想环境中检查治疗措施的证据,还应当考虑到在真实世界中,由于医务人员、患者、医保等情况不同,哪些措施能够真正得以实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黄辉 我国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 1.儿童高血压特点和流行现状 儿童高血压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表现为轻、中度血压升高,通常没有自我感知,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除非定期体检,否则不易被发现。与肥胖密切相关,50%以上的儿童高血压伴有肥胖。一项20年的队列研究显示,43%的儿童高血压20年后发展成为成人高血压,而儿童血压正常人群中发展为成人高血压的比例只有9.5%。左心室肥厚是儿童原发性高血压最突出的靶器官损害,占儿童高血压的10%-40%。 儿童中血压明显升高者多为继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首位病因,占继发性高血压的80%左右。随年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的比例逐渐升高,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高血压多为原发性。根据近10年部分省市的调查结果,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学龄前儿童为2%-4%,学龄儿童为4%-9%。 2.诊断 儿童测量座位右上臂肱动脉血压。选择合适袖带对于儿童血压的准确测量非常重要,理想袖带的气囊宽度应至少等于右上臂围的40%,气囊长度至少包绕上臂围的80%,气囊宽度与长度的比值至少为1:2。 儿童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Ⅳ时相K4还是第Ⅴ时相K5,国内外尚不统一。成人取K5为舒张压,考虑到我国儿科教学和临床一直采用K4为舒张压,以及相当比例的儿童柯氏音不消失的显示状况,建议实际测量中同时记录K4和K5。 目前国际上统一采用P90、P95、P99作为诊断“正常高值血压high normal”、“高血压 ” 和“严重高血压 ”标准。 柯氏音第Ⅳ时相K4或第Ⅴ时相K5哪个更能真实反映儿童舒张压水平,至今尚无定论,故该标准同时给出K4和K5的诊断切点。 对个体而言,只有经过3次及以上不同时机测量的血压水平≥P95方可诊断为高血压;随后要进行高血压程度的分级:①高血压1级:P95~P99+5mmHg;②高血压2级:P99+5mmHg。儿童中“白大衣高血压”现象较为常见,可通过动态血压监测予以鉴别。 对儿童高血压的评估包括以下4个方面:高血压的病因,血压水平的真实性,靶器官损害及程度,其他心血管疾病及并发症,在评估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3. 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或未合并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儿童应将血压降至P95以下;合并肾脏疾病、糖尿病或出现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时,应将血压降至P90以下,以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降低远期心血管病发病率。 绝大多数高血压儿童通过非药物治疗即可达到血压控制目标。非药物治疗是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1控制体重,延缓BMI上升 ;2增加有氧锻炼,减少静态活动时间;3调整饮食结构包括限盐,建立健康饮食习惯。 高血压儿童如果合并下述1种及以上情况,则需要开始药物治疗:出现高血压临床症状,继发性高血压,出现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糖尿病,非药物治疗6个月后无效者。儿童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是从单一用药、小剂量开始。ACEI或ARB和钙通道阻滞剂在标准剂量下较少发生副作用,通常作为首选的儿科抗高血压药物;利尿剂通常作为二线抗高血压药物或与其他类型药物联合使用,解决水钠潴留及用于肾脏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其他种类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因为副作用的限制多用于严重高血压和联合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