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药房网

仁和药房网 门户 新药特药 乙肝 查看内容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新进展

2018-2-1 17:17| 发布者: 技术部测试| 查看: 398| 评论: 0

摘要: 自从乙肝疫苗广泛地应用以来,我国在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在新生儿中的水平传播已得到控制
 

     自从乙肝疫苗广泛地应用以来,我国在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在新生儿中的水平传播已得到控制。通过连续数年对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已能使学龄前儿童的表面抗原阳性率在某些大城市中降至1%,甚至0.5%以下。但在新生儿的母婴传播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阻断HBV的母婴传播,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武汉市第七医院肝病科李长春

 

  分娩过程中传播的阻断:出生后马上注射HBIGHBIG

 

  注射的时间十分关键,应在出生后马上注射,越快越好,特别是母亲血中病毒较大时,更是如此。

 

  母婴传播是HBV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主要包括4种途径。目前,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乙肝疫苗,是阻断母婴传播的较好途径。通用的方法是在新生儿出生后,一侧三角肌注射100200 IUHBIG,另一侧三角肌注射10 μg 乙肝疫苗,然后于16个月再各注射10 μg乙肝疫苗。

 

  因为乙肝病毒主要是在分娩过程中进入新生儿体内,如果出生后马上注射HBIG,则HBIG进入人体后就能马上中和病毒。如果注射较晚,病毒就已进入新生儿的肝脏,HBIG 就不可能再起作用了。

 

  因此,HBIG注射的时间十分关键,应在出生后马上注射,越快越好,特别是母亲血中病毒较大时,更是如此。规定在24 h内注射的提法并不恰当。

 

  子宫内传播的阻断: 应用抗病毒药效果较好

 

  母亲注射HBIG对于预防HBV母婴传播是否有效尚无定论,因此不予推荐。对于慢性HBV携带者而言,抗病毒药物的效果较好,但应根据其血中HBV DNA的高低以及患者的意愿决定如何应用。

 

  子宫内传播的诊断标准

 

  对于HBV子宫内传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4种:

 

  1出生时,新生儿脐带血或外周血HBsAg+。这个标准的缺点是:脐带血较易被母血污染,外周血虽不易被污染,但仍有母血进入新生儿体内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在分娩的过程中子宫强烈收缩,有可能把母血挤压到新生儿体内。在这种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马上注射HBIG 及乙肝疫苗是完全有效的。因此,用出生时婴儿外周血HBsAg+作为子宫内传播的标准是不恰当的。

 

2出生时,新生儿脐带血或外周血HBsAg+1个月后复查仍阳性。这个标准同样不能完全除外母血在分娩过程中混入的可能。

 

  3新生儿出生后经过正规的HBIG及乙肝疫苗预防后,至6个月仍HBsAg+者。这个标准比较恰当,因为出生后经过正规预防,就排除了出生时被感染的可能性。

 

  4胎儿的肝脏组织中HBV DNA+。这可以确诊,但新生儿的肝脏很难得到,引产的胎儿肝脏虽可得到,但只能作为研究应用。

 

  对于HBV在子宫内传播的频率,各家报告不一,差异很大。总的看来主要与母亲血中HBV DNA的浓度密切相关。

 

  子宫内传播的时间及途径

 

  HBV在子宫内传播的时间极其重要,因为这与进行阻断的时间有关。目前看来,子宫内传播主要发生在妊娠末期。但在妊娠中期,甚至早期也有可能,不过可能性较小而已。

 

  闫永平等报告胎盘HBV感染率:妊娠早期为4.2%1/24,中期为16.7%1/6,晚期为44.6%45/101;胎儿感染率:中期为引产1/6,新生儿为7.92%8/101。胎盘感染与胎儿感染的关系:胎盘感染者6/45有宫内感染,胎盘未感染者2/56有宫内感染。引产胎儿研究胎肝存在HBV DNA的胎龄大多在28周以后。这说明,胎儿感染主要是通过胎盘感染胎盘先感染,然后感染胎儿,而且越是妊娠后期感染率越高。但妊娠中期,胎儿也可能受染,而且胎盘未感染者,胎儿也可能受感染。

 

  安平等研究了母亲HBsAg+母亲引产胎儿肝脏中HBV DNA的情况发现:1例游离复制型的胎龄为15周,3例整合型分别为172428周。这说明自妊娠第15周开始,胎儿即可受染。15周以前胎儿的情况不明。这是因为15周以前的胎儿均为流产刮宫胎儿,无法获取肝脏。

 

  子宫内传播的阻断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办法:

 

  母亲注射HBIG

 

  一般主张于妊娠最后3个月一般由妊娠第28周开始,每月注射200 IUHBIG,共3次。新生儿出生后按常规进行HBIG+乙肝疫苗预防。甚至有人还认为,母亲注射 HBIG有可能减低血清中的HBV DNA的量。

 

  但是,很多学者对此表示怀疑,主要是因为:一般慢性HBV 感染者血液中的HBsAg实在太多,仅仅注射3200 IUHBIG 不太可能降低血液中的HBV DNA。事实上,也有不少认为HBIG无效的报告。

 

  总之,虽然目前关于母亲注射HBIG对于预防HBV母婴传播是否有效尚无定论,但如果注射HBIG后不能确切地降低母亲血液中的HBV DNA水平至少下降2log10拷贝/ml或另有其他机制,则此方法不值得推荐。

 

因此,临床医生在观察疗效的同时,也要观察注射HBIG前后母亲血中 HBV DNA的变化或研究其他机制,以便最后确定其是否确有疗效。

 

  母亲应用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中,干扰素类对胎儿有不利影响,故不应应用。核苷酸类似物中,阿德福韦酯及恩特卡韦对动物胎儿有致畸作用,也不能应用。

 

  拉米夫定虽对动物胎儿有不利影响,但大量临床材料证明,它对人类胎儿是安全的。替比夫定对动物胎儿无致畸作用,小量临床材料也证明对人类胎儿也是安全的。替诺福韦对动物胎儿无致畸作用,大量临床材料也证明对人类胎儿也是安全的。故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替诺福韦均可用于HBV的母婴传播的阻断。

 

  研究显示,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在妊娠期使用,其新生儿畸型的发生率均不高于一般新生儿的致畸发生率,故均可用于HBV母婴传播的阻断。其阻断效果因用药时间及母亲血中HBV DNA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总之,对于慢性HBV携带者而言,其妊娠一方面应根据其血中HBV DNA的高低决定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和时间,如<104拷贝/ml者可不用为慎重,也可在妊娠晚期应用,HBV DNA很高者>108拷贝/ml者,必须应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而且越早应用越好最好在妊娠开始前即开始,至HBV DNA 阴转后再怀孕,对于HBV DNA中等量者,也必须应用,再根据HBV DNA量的高低,可以选择在妊娠早期、中期4个月或晚期7个月、28周开始;另一方面应根据患者的意愿决定,要想新生儿绝对不受感染者,最好在妊娠前即开始,至HBV DNA 阴转后再怀孕,但不能完全排除经卵传播的可能,尽管这种可能性极其罕见,如患者要求新生儿绝对不发生畸形者,则最好从妊娠晚期28周开始,但也必须向患者讲清楚,妊娠期间有可能由于其他原因如亚临床型风疹引起畸形。至于何时停药,可以考虑分娩后即停,但必须密切观察患者,以防病情恶化。对于慢性乙肝血清转氨酶升高需要治疗的患者,则根据病情需要随时应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金牌药师
  • 咨询

    李药师

    从业15年,擅长内科常见病、慢病用药及中医药问题咨询。
关注我们
  • 新浪微博
  • 微信订阅号
  • 小程序
仁和药房网首页| 关于本站| 荣誉证书| 媒休报道|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