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药房网

仁和药房网 门户 新药特药 乙肝 查看内容

慢乙肝停药后复发经验教训

2018-2-1 17:17| 发布者: 技术部测试| 查看: 377| 评论: 0

摘要:      附一例报告     患者,男性,41岁,已婚,育有一子,偶饮酒,妻子体健

   

  附一例报告

   

  患者,男性,41岁,已婚,育有一子,偶饮酒,妻子体健。15年前发现HBsAg1年来血ALT间歇升高,1月来偶有乏力,用过护肝药。体检:皮肤巩膜未见黄染,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化验:HBsAgHBeAgHBcAbHBVDNA 2.6*107copies/mLALT 146 U/L,TBIL 16μmol/L。兄46岁时死于肝癌。B弥漫性肝病,脾厚4.0 cm;甲胎蛋白:8.5μg/L;抗HAV IgM、抗HEV、抗HCV、抗HDV皆阴性;血糖、血脂、血肌酐正常,血WBC 5.6×109/L,HB13g/L,PLT 120×109/L。诊断: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病科尹有宽

  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疗程3个月,HBV DNA<103copies/mlALT26 U/L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以后每三个月查一次HBV DNA、肝功能和HBV。恩替卡韦治疗1年,HBV DNA仍阴性,ALT28 U/L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恩替卡韦治疗2年,HBV DNA维持阴性,肝功能正常,e抗原维持血清学转换。继用一年巩固治疗,仍维持完全应答HBV DNA阴性,e抗原血清转换,肝功能正常,停药。停药后嘱咐其定期随访各项指标,患者随访半年后维持应答,后不再随访。今年2月停药1年半,患者自觉疲乏,脸色灰黄,又到我院门诊就诊,查HBsAgHBeAgHBcAbHBVDNA 1.6*106copies/mLALT 128U/L,确诊为慢乙肝复发。予ETV 0.5mg/+ADV10mg/天治疗,治疗12周,HBV DNA 2.6*103,ALT 48U/L,治疗24周,HBV DNA转阴,ALT仍维持正常,目前仍服药治疗。

  讨论:

  慢性乙肝是一种很顽固的疾病,特点之一是容易复发,用药后好转并不代表痊愈,而且每复发一次病情就要加重一次,使慢性肝炎加速肝纤维化,在此基础上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该患者初治时ALT3倍正常值,处于免疫活动期,HBV DNA7次方,处于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此时患者接受了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并且取得的很好的疗效,达到了e抗原血清转换,巩固治疗1年后,尝试停药。但是在停药后,患者只坚持随访了半年,就自行认为痊愈了,不再随访了。值得重视的是慢性乙肝复发具有隐匿性特点,虽然肝功能已异常,转氨酶已升高,但可无任何全身和消化道症状,在慢性乙肝中约50%~60%以上病人复发无以上症状。部分慢乙肝复发虽有临床症状但主要表现为疲乏感,但又常被认为是生活作息不规则,或是工作太累所致,因此如不随访肝功能,多难以发现肝病复发。慢性乙肝病人应每年多次随访肝功能,以及时发现肝脏损伤。每年一两次的肝功能随访,往往会让潜在的病灶逃过“法眼”。曾有一个乙肝患者,26年每年复查肝功能一次,从不中断,且每次都正常。但去年春节还是出现了肝硬化腹水。对于这一病例,医生分析原因时认为,一年一次的随访间隔期太长,每次检查一时的指标正常,让人忽视了指标背后的肝脏病变。其实随访是十分重要的防病环节,通过临床观察,“大三阳”者最佳随访频次应该是每年四到五次、“小三阳”者需每年两到三次。另外,对于持续ALT正常且HBV DNA阴性者,建议每6个月复查HBV DNA。对于ALT正常但HBV DNA阳性者,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HBV DNA。在随访中还有一种较多见的情况,一些医生和病人“不会看”检查报告,抓不住要害。例如大多数人只关注谷丙转氨酶,其实谷丙转氨酶升高只是肝细胞膜损伤的反映,而谷草转氨酶升高是肝细胞内线粒体损伤的标志。肝细胞膜表面损伤相对容易修复,谷丙转氨酶也容易正常,一些病人因此盲目乐观,对谷草转氨酶升高不以为然,没想到2-5年后肝脏走向硬化。因此,慢乙肝患者在达到治愈的情况下,要坚持定期随访,一有发现有疾病复发预兆时就立即给予对症处理,防止疾病复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金牌药师
  • 咨询

    李药师

    从业15年,擅长内科常见病、慢病用药及中医药问题咨询。
关注我们
  • 新浪微博
  • 微信订阅号
  • 小程序
仁和药房网首页| 关于本站| 荣誉证书| 媒休报道|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