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半年准备,现在我已经理清了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并积极为做强本院乙肝门诊的各项前期工作做好了准备。特汇报如下:
第一阶段:提出《慢性乙肝区域防治计划》及初步理论探讨 【慢性乙肝医疗服务潜在市场分析和市场开发】 一 慢性乙肝疾病特征与防治现状[] 二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预测宜昌市慢性乙肝感染者总量和预后风险;[]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肝病科方清 三 根据《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对慢性乙肝病人的规范化管理预测宜昌市潜在慢性乙肝服务需求及经济规模[] 四 统计分析我院既往承担的慢性乙肝有关医疗服务总量及质量;[] 五 合理解释理论与实践间的差距,提出力所能及可以改进的方向; 六 可能改进的具体方向及前期实践探索 【慢性乙肝区域综合防治计划的构思和初步完善】 一慢性乙肝区域防治计划的提出与完善 二健康教育和宣传宣传 三医疗服务 四临床科研 五管理 六医疗服务理念与团队合作模式 【慢性病防治的临床医学服务及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初步实践】 一如何定位医疗服务中的健康教育和宣传 二健康教育的新内涵及其在慢性乙肝防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三循证医学理念和实践在慢性乙肝防治中的具体体现及发展方向 四以病人为中心还是以病人健康利益为中心的异同分析 五如何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教育和宣传 六定期随访管理和定期复查的异同 【服务对象的主动发掘思路】 1、发掘历史住院病源资源 已经对全院最近8年来的所有涉及乙肝的住院病历资源进行了个体能力范围的收集与归纳;整理细节信息的流程已经预实验,但是全部开发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投入。现已获得3000人规模的信息数据库,成为潜在主动服务对象,背后估计至少有1万人以上规模的潜在乙肝高危人群,属于主动随访管理的主要病源来源;这些潜在病源包括既往有乙肝严重发作病史的我院住院患者、既往有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住院病人的血缘亲属乙肝感染者、既往已经发生活动性肝硬化的病人群体;现已经谨慎选择少数可控病人,在事先取得主管医生认同情况下,采取了多种途径的主动随访追踪预实验,结果可行。 该环节一旦开展,未来半年里可建立一个1800人到3600人规模的具有乙肝高危家族背景的病人群体; 发掘历史信息资源的关键是符合医学伦理学。首先需要获得医院支持“出师有名”, 如成立《乙肝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服务及研究中心》,加强肝病科门诊在乙肝这个病种服务上的统一领导,内部团结一致;其次是需要培训一小支专属精干队伍承担具体工作任务;其三是和各临床科室和相关部门密切合作配合,协同作战; 2、肝病门诊历史病人信息利用 既往肝病门诊登记本记录有大量乙肝门诊病人的联系信息;难点是需要统一肝病科门诊医生的思想、形成合力和建立相对规范的门诊服务统一流程,发出一个共同的声音; 该环节预计一旦全面开展工作,未来半年里潜在病源是2000人-4000人规模; 3、发掘在院病源资源 从体检中心、检验科、超声室、放射科等,到产科、感染性疾病科、普外科、肿瘤科和中医科,慢性乙肝及其并发症的病人线索遍布。病人需求从乙肝健康常识教育、乙肝预防、母婴阻断和妊娠期肝炎治疗、到慢性乙肝病人的定期随访管理和乙肝终末期的并发症的科学规范决策,都留下一系列的未知和缺乏一个有力的声音指导。 经过与相关科室医疗、护理负责人的多方面沟通和交流,征求各方意见,并且进行了小规模的预实验,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病区教育与宣传、病区查房、院内健康教育讲课和搭建院内统一的网络宣教平台。 4、发掘社会资源 宜昌区域的慢性乙肝病源的门诊定期随访管理需求远未获得满足,目前门诊量仅占理论服务需求量的不足0.5%,涉及病人不足1%;做好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可能带来的病源服务需求难于估计。 总之,建议相当规模的慢性乙肝定期随访管理群体具有很强可行性,且也符合当前我院需求。 第二阶段:试水慢性乙肝健康教育和定期随访管理的宣传与研究 从2012年3月2日在全国公信力最高的好大夫在线网站上,开通本人个人网站平台,迄今半年,已经创立了一个宣传乙肝科普和乙肝防治新理念的阵地,并且以一个地区级医院医生身份,在全国的平台上,在乙肝健康教育和义务咨询方面初步占据一席之地,网站特色独一无二,引起各方关注; 具体证据包括: 1、网站访问量已达70万人次,平均每月在10万人次以上,最高单日访问量为1,5000人次;在好大夫网站同类专科医生个人网站中稳定进入第一流热度水平;一度排名整个好大夫在线网站医生义务咨询病人量之首和乙肝医生病人关注度之首;先后8篇文章被好大夫在线网站推荐至网站首页发表该网站最高推荐级别和医生的荣誉,一度入围好大夫在线全国推荐乙肝医生前10名榜单,常规性被推荐为湖北省乙肝医生;好大夫在线网站在线科普文章编辑入驻三峡医科普志愿群; 2、网站工作现在获得病友感谢信、推荐信和病友的礼物等等认同评价标识在同类医生同阶段工作中属于比较突出水平。迄今在好大夫在线平台,我院共获得感谢信73封,其中来至本人的就有19封,这些感谢信的存在对于提升我院和我科在好大夫在线平台上的推荐力度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当多的全国各地的同道加入我的医生QQ群,主动沟通和交流;网站咨询病友地域范围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市的300多座城市和地区,以及部分大陆之外的华人; 3、社会认同面:已经有两家媒体自发围绕本人网站撰写文章,分别是人民日报社下属《健康时报》根据本站文章采写的《一个乙肝医生的思考》,以及三峡晚报采写的深度人物报道《公益网站背后有一个好医生》,均产生良好的社会反馈;在我的新浪微博上,已经有各类粉丝近600人,包括各类乙肝方面的公益组织、学术期刊、媒体的微博。在互联网层面,影响力日益增强; 4、围绕《计划》和《网站》,建立了三峡医科普志愿群和附属的乙肝病友群和医生群等,为今后的工作开展储备了良好的人员基础; 5、在学术圈子,虽然我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但是在已经参加的2次学术交流活动中,都很好的利用机会与全国知名专家和本地区专家进行了交流,获得了良好反响,和很多同行建立了联系渠道; 6、在好大夫在线平台推出小规模乙肝病友随访管理计划,选择出20位乙肝病友志愿者,展示慢性乙肝病友定期随访管理的内涵,作为现实场景的先导。 第三阶段:积极沟通,获取医院领导层的正面支持 获取立足本院,面向宜昌本区域推动慢性乙肝健康教育和定期随访管理服务理念的前提是获得医院决策层的支持和扶持。这是初步确定目前本人工作身份角色定位和未来机构角色定位的前提,没有医院的支持,前面的理念和前期工作也就只能是个预实验; 我个人想法是: 通过围绕《乙肝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服务及研究中心》,协调统一院内的乙肝健康教育和咨询管理,实现从宣传部门、信息管理部门、临床医学院、体检中心、检验科、以及各个有关病区的联动,围绕《乙肝区域综合防治》,实现乙肝病人医疗服务和管理流程优化的持续进行,从而形成各个部门工作新的亮点,凸显我院在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中应该体现的专业性角色担当,使医院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和经营性的良性互动,在一个社会公众影响力极大的慢性乙肝防治中得到具体体现和持续改进,升华我医院立院的精神文化内涵,以慢性乙肝防治为切入点,是个极好的机遇。 我个人建议是: 维持本人工作相对独立性现状;以肝病门诊为中心开展工作;阶段性挂靠科室感染科为首选;;根据工作进展适时考虑成立专门机构;
第四个阶段:规范服务流程有关的硬件软件建设和人员培训 接纳可能骤然增多的慢性乙肝病人服务需求,需要高效率工作流程和人员培训做前期准备工作。慢性乙肝病人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的关键阶段是在病人初次接触后的半年。 门诊服务内容和流程改造的初步线路是: 1首先由门诊护士负责测试病人慢性乙肝疾病认知水平。认知水平调查表已经初步设计到位,需要进一步小范围测试和修订 2医生接诊可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健康宣教与咨询为主,对病友认知水平和病史汇报内容查缺补漏;第二阶段是完善病史汇报信息和病情的首次检查评估;第三阶段是病情观察评估阶段和病友非药物干预阶段、第四阶段:在病情评估期末,再次检查评估病情,获得病人个体化的风险评估和医疗干预初步计划和意见 第五阶段:进行正式随访管理阶段. 3门诊健康教育:设立病友学习室,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如访问健康教育网站和书面健康教育资料 4门诊患者在护士处建立个人病历资料库,便于接受主动随访管理。门诊乙肝病人数据库软件还有继续升级改造的很大空间,但是先期也可采取人工手段 5门诊外可持续健康教育:包括网站学习、文字资料学习、邀请肝病患者和家属参加本团队开展的健康教育讲座,甚至开办培训班; 第五个阶段:面向宜昌开展工作
【我的医疗服务理念定位】 医疗服务和专业目标:围绕“乙肝”,以预防慢性乙肝的发生,以采取慢性乙肝病友的长期随访管理等包括的各种手段干预慢性乙肝病程进展,改善带“毒”阶段病友生活质量,从而阻断或延缓慢性乙肝患者进入晚期肝硬化或晚期肝癌阶段。 医疗服务对象及3年目标:慢性乙肝感染者及其家庭成员;以家系为医疗服务单元;力争3年内形成相当规模的定期随访管理病人群体,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医疗模式创新:实现健康教育宣传与医疗服务市场开发的密切结合;实现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与医学信息学管理密切结合;实现临床服务和临床科学研究相结合;实现传统医院医疗服务和信息化远程医疗服务的良好对接; 医疗干预中医生角色定位:在传统肝病医生门诊服务范围内发挥主导,在超越传统肝病医生门诊服务范围发挥协调或引导作用;提升医生在服务慢性乙肝病人防患疾病中的综合医疗决策能力和体现医生医疗决策重要性及其价值体现,将循证医学理念转化为指导具体医疗活动的可操作性工作流程,体现其应用的价值;
总之,在这来之不易的半年时间里,构思了立足肝病专业和实践“区域慢性乙肝综合防治计划”,改善三峡区域慢性乙肝防控局面策略,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道指点。
|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