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药房网

仁和药房网 门户 新药特药 乙肝 查看内容

患了乙肝以后会怎么样?

2018-2-1 17:17| 发布者: 技术部测试| 查看: 364| 评论: 0

摘要: 在血液化验检查中,如果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就说明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

在血液化验检查中,如果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就说明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患上乙肝后,无论是病人还是病人家属,都迫切想知道怎样治好乙肝,而且大多数人认为必须把“两对半”全部转阴。但这种观点是非常不符合目前乙肝治疗实际情况的。沈阳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吕东霞

不可否认,社会上的确存在着“乙肝歧视”现象。一些人听说谁感染了乙肝病毒,先是感到惊讶,而后便产生“可别把病毒传染给我”的担心。因此,他们视乙肝病人为“瘟疫”,惟恐躲避不及殃及自己。其实,乙肝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乙肝歧视”现象的产生与人们不能够正确认识乙肝有直接的关系。那么,如何正确认识乙肝呢?

首先说乙肝病毒感染是有其传播途径的,乙肝病毒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是在妊娠28周后到生后7足天时期这一时期在医学上称为围生[产]期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经皮肤和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与HBV 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 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由于我国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 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 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 、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经吸血昆虫 传播未被证实。

再说人感染HBV 后,病毒持续6 个月仍未被清除者称为慢性HBV 感染。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围生期感染乙肝病毒者中,有90%将发展成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婴幼儿期为25%~30%,青少年和成人期仅为5%~10%。

那么感染乙肝病毒后,就是说得了乙肝以后会怎么样?用医学方面的术语叫做疾病的转归,实际上,乙肝病毒感染后的转归并不都是很糟糕。由于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 。但是一些人从未进行过肝病方面的体检,以至于病情进展到肝脏受损已比较严重甚至是肝硬化时才确诊为肝病,所以说得了乙肝以后先要进行初步评估:包括询问流行病史和体格检查; 有无肝病及肝细胞癌HCC家族史;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 HBV复制检测:HBeAg、抗-HBe及HBV DNA; 抗-HCV、抗-HDV、抗-HIV等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肝病:; HCC筛检:甲胎蛋白AFP及超声波检查等; 考虑进行肝活检,对病理改变进行分级和分期。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可将慢性HBV 感染分为:

携带者

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自然出现病毒转阴现象,年平均转阴率为1-2%;但能否转阴与某些因素有关。

15岁以上成年组HBsAg转阴率高于1-14岁儿童组;

HBsAg低滴度组≤1:128的转阴率高于高滴度组>1:256;

HBeAg阴性者的HBsAg转阴率高于HBeAg阳性者。

持续携带HBsAg可达数年之久甚至终生,经多次反复化验肝功能均正常,做肝穿刺活检无组织学损伤。此类病人可以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大部分人预后良好。

慢性乙型肝炎

部分患者在持续无症状携带状态若干年后可演变为慢性肝炎,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肝组织学上可见到肝细胞的坏死、变性和纤维化。有些患者已经转化为慢性肝炎,但仍然没有任何症状,甚至肝功能化验也不能发现问题,这时肝穿刺活检就成为是否演变为慢性肝炎的重要依据。因此为明确诊断,必须做肝活体组织检查。如证实肝脏有病理损害,则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正确治疗。

乙型肝炎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肝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两者必须同时具备才能作出肝硬化病理诊断。

1.代偿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A 级。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或腹胀症状,ALT 和AST 可异常,但尚无明显肝功能失代偿表现。可有门静脉高压征,如脾功能亢进及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无腹水和肝性脑病等。

2.失代偿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B 、C 级。患者常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多有明显的肝功能失代偿,如血清白蛋白<35g/L,胆红素>35μ mol/L,ALT 和AST 不同程度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 <60% 。亦可参照2001 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再分为活动期或静止期。

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 阴性,但血清和 肝组织中HBV DNA 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患者可伴有血清抗-HBs、抗-HBe 和 抗-HBc 阳性。另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除HBVDNA 阳性外,其余HBV 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

肝细胞癌HCC

长期前瞻性研究发现,HBV携带者发生HCC危险性明显增加,HCC可能有长达2年或更长的无症状期。对大多数病人而言,肿瘤发生时往往是单个的带有包膜的,HCC成倍增长的时间约为2~12月,平均4个月。大量证据表明HBV和HCV感染者应定期接受筛查以发现早期的HCC,一项分四组用AFP进行筛查的研究,包括三组定期检查和一组单次检查,小于5cm的小肝癌发现率占HCC病人的37~59%。在临床定期筛检中用AFP和超声发现小肝癌的比例分别达57%和83%,对小肝癌筛查的有效程序已成功提高肿瘤切除率和长期无瘤生存率。

应严格监测的人群是45岁以上、肝硬化和有HCC家族史,但任何年龄的携带者均可发生HCC,即使ALT正常的无症状病人和有轻微或无肝病者。监测的最佳频度为每年一次。定期筛检AFP和超声。

再浅谈一下乙肝的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抗病毒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所以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最后是关于预防慢性HBV感染者传播HBV的建议

慢性HBV感染病人应当调整生活方式并预防传播,目前没有特异的饮食方式对慢乙肝进展有作用,但是过量饮酒可导致ALT升高和肝硬化,慢乙肝大量饮酒者可在很年轻时发生肝硬化和HCC。

HBV携带者必须被告知有传播给别人的危险性,告知内容包括采取措施防止性传播、围产期传播和由于血液污染环境造成的无意中传播。家庭或共同居住的人员有发生HBV感染的高危险性,如果血液化验检查乙肝血清标志阴性,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对性伙伴行免疫接种是有效预防HBV性传播的途径,稳定的性伙伴应尽早化验血液并在阴性时接种乙肝疫苗,未作筛查或没有完成系列免疫接种的性伙伴,应采用安全套等保护性方法。联用HBIG和乙肝疫苗在预防HBV母婴传播中有95%有效性,因此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在分娩时应当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并完成系列免疫接种,1岁内监测HBV标志。

应告知携带者敷盖割伤或擦伤处,并用消毒剂清理溢出的血液,因为HBV在物体表面可生存达1周以上,高水平HBV-DNA携带者更容易传染。

只有人们正确认识了乙肝,才知道乙肝并不可怕,真正消除“乙肝歧视”,才有更多的人关爱乙肝病人,鼓励每一位乙肝病人,帮助他们远离病痛,战胜病魔!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金牌药师
  • 咨询

    李药师

    从业15年,擅长内科常见病、慢病用药及中医药问题咨询。
关注我们
  • 新浪微博
  • 微信订阅号
  • 小程序
仁和药房网首页| 关于本站| 荣誉证书| 媒休报道|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