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药房网

仁和药房网 门户 新药特药 乙肝 查看内容

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新认识

2018-2-1 17:17| 发布者: 技术部测试| 查看: 314| 评论: 0

摘要:         在临床工作和网络咨询过程中经常遇到很多已经怀孕或计划怀孕的女性慢性HBV 感染者咨询有关如何防止婴儿感染乙肝的问题,虽然目前对该问题的认识还有很多分歧和疑问,但随着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累积,认识已渐趋成熟

   

   

  在临床工作和网络咨询过程中经常遇到很多已经怀孕或计划怀孕的女性慢性HBV 感染者咨询有关如何防止婴儿感染乙肝的问题,虽然目前对该问题的认识还有很多分歧和疑问,但随着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累积,认识已渐趋成熟。下面就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一下分别的阐述。山东省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石军

   

  1.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

  主要有三个⑴宫内感染:多发生于妊娠晚期,由于胎盘的老化受损,母体血液中的病毒突破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⑵产时感染: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难免暴露于含HBV的母体血液或分泌物,这也是母婴传播的最主要方式。⑶接触感染:新生儿出生后与患者密切接触而感染。

   

  2.如何阻断母婴传播  

  ⑴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从最初的单纯疫苗阻断到后来的球蛋白和疫苗联合阻断,各家成功率报道不一。目前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此有明确的建议,具体方法为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最好在12 小时内,越早越好,剂量不低于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微克重组酵母或20 微克中国仓鼠目卵母细胞乙肝疫苗婴儿出生升后1、6个月还需再次接种乙肝疫苗,也有建议出生后一个月再注射一次HBIG),阻断成功率可达95%以上。此方法主要针对新生儿而未考虑母体的因素,由于部分孕妇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母体血液中HBVDNA水平非常低,所以,造就了如此高的阻断成功率。如果根据母体的HBVDNA水平做细化分类,结果可能会有所折扣。

  ⑵妊娠期间的抗病毒治疗

  2009年的欧洲肝病学会指南建议对妊娠末期,HBsAg,HBVDNA≥10的7次方IU/ml的孕妇口服拉米夫定LAV,婴儿出生后仍需采取联合免疫措施。

  我国2010年的乙肝防治指南共识指出:①当孕妇ALT升高,HBVDNA阳性时应尽早抗病毒治疗,目的是防治肝炎发作和肝功能失代偿,同时可降低母婴垂直传播。②处于免疫耐受期的孕妇,原则上可不必抗病毒治疗。③第一胎联合阻断失败的孕妇再怀孕时应及时抗病毒治疗。④肝炎活动期的孕妇,怀孕3个月后开始抗病毒治疗更安全。⑤孕妇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可选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⑥孕妇ALT正常,HBVDNA大于10的7次方,可以在怀孕晚期口服抗病毒药物,如果病毒被抑制,可以降低感染的机会。⑦母亲HBVDNA 小于10的8次方,联合免疫阻断的成功率大于90%。

  ⑶母乳喂养的安全性  目前公认的观点是经过规范的联合免疫后,可以母乳喂养

   

  3.目前尚存在的争议

  ⑴怀孕后期孕妇是否需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目前多数的证据来自国内,但国内的研究均非随机对照试验RCT,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世界卫生组织及我国卫生部均无此建议。主要的疑问是,如此小剂量的HBIG是否足以中和孕妇体内的病毒?是否会导致 HBV免疫逃逸株的产生?如果该免疫逃逸株在人群中传播,有可能影响现有疫苗的疗效发挥。因此不建议孕妇注射HBIG!

  ⑵孕妇是否可以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来阻断和减少母婴传播  目前公认的事实是孕妇高病毒载量是导致免疫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有人尝试在妊娠后期让孕妇预防性的服用抗病毒药物,但国内外报道的效果不一。相对得到大家认同的观点是,对于HBVDNA大于10的8次方拷贝/ml的孕妇,可以在妊娠最后1-3个月口服 拉米夫定等药物治疗。但要注意的几点是:妊娠结束后如何、何时停药,停药后是否会给孕妇带来疾病发作的风险?孕妇发生耐药的风险是否增加?是否会给后续的治疗带来风险?因此,医生可以推荐但首先要争取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总之,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以母婴传播为主要传染途径的国家,可以说对于能否最终战胜和消除乙肝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金牌药师
  • 咨询

    李药师

    从业15年,擅长内科常见病、慢病用药及中医药问题咨询。
关注我们
  • 新浪微博
  • 微信订阅号
  • 小程序
仁和药房网首页| 关于本站| 荣誉证书| 媒休报道|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