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药房网

仁和药房网 门户 新药特药 乙肝 查看内容

重视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2018-2-1 17:17| 发布者: 技术部测试| 查看: 296| 评论: 0

摘要: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其病理学定义为弥漫性纤维化伴有假小叶形成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其病理学定义为弥漫性纤维化伴有假小叶形成。分为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 一般属Child-Pugh A级。影像学、生化学或血液学检查有肝细胞合成功能障碍或门静脉高压症如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证据,或组织学符合肝硬化诊断,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失代偿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B、C级。患者已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亦可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再分为活动期或静止期。肝硬化发展至失代偿期后,肝脏功能会迅速恶化,死亡率会显著升高,有研究显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5年的累计生存率仅为14%,而代偿期患者可达84%。西安市第八医院中医肝病科马羽萍

慢性HBV感染者的患者肝硬化发生率与感染状态有关。最新研究显示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是促使肝硬化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一项包括65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使疾病进展的风险降低55%,使肝癌发生的危险降低51%。肝功正常、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免疫耐受期,患者只有很轻或没有肝纤维化进展,而患者肝功转氨酶升高,HBV DNA滴度高于105拷贝/ml,肝组织学有炎症坏死表现的免疫清除期,是肝硬化的高发时期。肝硬化的累积发生率与持续高病毒载量呈正相关,乙肝病毒HBV DNA是独立于HBeAg和谷丙转氨酶ALT以外能够独立预测肝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非肝硬化的患者较少发生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肝硬化患者中其年发生率为3%~6%。HBeAg阳性和/或HBV DNA > 2,000 IU/mL是肝硬化和HCC发生的显著危险因素。HCC家族史也是相关因素,但在同样的遗传背景下,HBV病毒载量更为重要。

鉴于上述事实,国内外最新肝病指南均支持对于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延缓或者减少肝功能失代偿和减少肝细胞癌的发生。对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虽然不能改变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的最终结局,但可以改善肝脏功能、延长生存期,延缓或者减少肝移植的需求。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抗病毒治疗也可显著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如果HBeAg阳性,其治疗指征为HBV DNA ≥104拷贝/mL,HBeAg阴性,其治疗指征为HBV DNA ≥103拷贝/mL,ALT正常或升高。均可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只要能检出HBV DNA,不论ALT或AST是否升高,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及时采用抗病毒治疗。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程长,大部分患者可能要终生治疗,所以最好选用抗病毒作用强而耐药发生率低的核苷 类似物治疗,如恩替卡韦片。治疗开始后应该每月检查肝功、HBV DNA和HBeAg、抗-HBe1次,连续3次,以后随病情改善可每3个月1次;并要根据病情需要,定期检测血常规、血清肌酐和肌酸激酶等指标。服用该类药后不能随意停药,如果随意停药,可能会引发病情加重。所以医生要密切关注患者治疗依从性问题,包括用药剂量、使用方法、是否有漏用药物或自行停药等情况,确保患者已经了解随意停药可能导致的风险,提高患者依从性。治疗过程中,如果达到完全应答后,即肝功正常、HBVDNA小于检测水平之后,而突然出现HBV DNA升高,肝功异常,即可能发生耐药变异,应及时加用其他其他能治疗耐药变异的核苷 类似物。核苷 类似物停药的标准目前尚不明确。

抗病毒针剂干扰素,因其有导致肝功能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可能,故对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应用要十分慎重。如认为有必要,宜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到预定的治疗剂量。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属禁忌证。

 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非常重要,要予以高度重视,但此类患者的治疗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金牌药师
  • 咨询

    李药师

    从业15年,擅长内科常见病、慢病用药及中医药问题咨询。
关注我们
  • 新浪微博
  • 微信订阅号
  • 小程序
仁和药房网首页| 关于本站| 荣誉证书| 媒休报道|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