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药房网

仁和药房网 门户 新药特药 乙肝 查看内容

科学治疗乙肝的八点原则

2018-2-1 17:17| 发布者: 技术部测试| 查看: 307| 评论: 0

摘要: 对乙肝治疗进行总结,指出乙肝治疗如果遵循如下的原则和思想,那么乙肝治疗效果会大大提升,乙肝患者也能早日走出乙肝的阴影

对乙肝治疗进行总结,指出乙肝治疗如果遵循如下的原则和思想,那么乙肝治疗效果会大大提升,乙肝患者也能早日走出乙肝的阴影。

一、选择正规医院,科学规范治疗

乙肝患者治疗要科学,并不是所有慢性乙肝患者都需要抗病毒治疗,也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抗病毒治疗,不要听信一些非法小广告的宣传,选择大型专业的肝病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在接受药物治疗时应遵医嘱,坚持按时服药。如果不按时服药会影响疗效,也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抗病毒药物还容易引起耐药现象的发生。另外乙肝患者不能自行停药、间断服药、隔日服药,或未发现病毒耐药但换药等坏习惯,这些不规范抗病毒治疗会导致乙肝治疗效果大大降低。

二、重视首次治疗,选择好疗法

临床乙肝治疗过程中,很多慢性乙肝之所以治疗困难,除了乙肝疾病本身存在的治疗难度以外,与患者不当的首次治疗有着很大的关系。乙肝患者应根据病情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乙肝治疗方法,因人而异、辩证施治。选择性应用口服药物降病毒的同时联合注射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药物吸收的针剂方法治疗。在抗病毒的同时增加了患者机体免疫力。烟台解放军107医院肝病治疗中心的乙肝抗病毒免疫疗法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疗法,该方法的优势在于针对患者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指控方案,保证做到一人一方,是保证乙肝患者初始治疗的成功的好疗法。

三、积极治疗,关注病情征兆

乙肝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切勿讳疾忌医,以免耽误病情。乙肝患者一旦出现黄疸,就说明肝脏有明显炎症,甚至有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坏死越明显,黄疸就会越深。黄疸加深黄疸是肝细胞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标志之一。如果患者尿色逐渐加深,巩膜、皮肤黄染由橘黄色变为金黄色或棕黑黄色,说明肝细胞功能衰竭,预示病情严重。因此当乙肝患者出现深度黄疸时,应警惕由于大片肝细胞坏死而导致重型肝炎的可能性。

四、结合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法

乙肝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毒DNA水平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来评价一段时间内的治疗效果。如果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乙肝病毒载量很低,那么可以预料出现耐药的可能性不大,否则表示治疗方案并不理想,应该考虑调整治疗策略。一般来说,乙肝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三个月的结束,必须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和患者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进行评价,然后确定下一阶段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

五、密切观察,防范耐药发生

西药抗病毒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缺点在于容易发生耐药性,导致病毒变异,而且用药时间越长,这种风险就越大。在治疗过程中HBV DNA下降迟缓的患者往往会较早较多发生耐药变异,需要医生进行仔细的观察。此时有条件的就应进行病毒耐药变异的相关检测,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需要早发现、早处理才重要。

六、进行抗病毒治疗,要选对时间

乙肝病毒是乙肝的罪魁祸手,肝病专家认为: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最积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说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的根本治疗方法,其基本治疗目标是清除或永久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降低致病性和传染性,消除或减轻肝脏的炎症和坏死。但是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立即进行抗病毒治疗,只有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确定最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时机,这样才能大大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七、定时检查,了解肝脏指标变化

由于乙肝病症很多情况下比较隐匿,从患者病症表现根本察觉不出,这就需要通过检查才能辨明原因。同时在与乙肝病毒较量的过程中,很多治疗时间的确定、治疗效果评价、药物的选择、停药时间等问题也需要通过乙肝检查才能确定。患者在治疗痊愈后,还需要有一段时间的观察,通过复检确定治愈后的病情是否复发或是稳定,所以乙肝患者要重视检查,随时关注肝脏指标的变化状况。

八、保持乐观,树立战胜病毒的信心

慢性乙肝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治疗时间特别是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而对于慢性乙肝患者来说则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治疗。乙肝患者应树立信心,坚持用药,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相信一定能够战胜病魔。

只有做到以上八点,乙肝治疗康复并不是遥远的梦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金牌药师
  • 咨询

    李药师

    从业15年,擅长内科常见病、慢病用药及中医药问题咨询。
关注我们
  • 新浪微博
  • 微信订阅号
  • 小程序
仁和药房网首页| 关于本站| 荣誉证书| 媒休报道|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