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的胃癌发病情况如何,和全球相比处于何种水平?
胃癌,包括下端食道胃结合部和胃脏发生的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目前仍是全球人群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排名第四,据统计,每年全球约新增90万新发病例,同 时有70万人死于胃癌。尽管全球范围内,胃癌发病率有轻微的下降,但是总体的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死亡率仍保持较高的水平。且胃癌具有典型的地域密集性, 好发于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其中,中国每年的新增病例数为世界第一,根据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的200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第三 大肿瘤,目前每年新增40万余病例,死亡人数已达30万人,男女的发病率分别为37.1/10万和17.4/10万,发达城市上海的发病率约为男性 13.73/10万排名第二和女性8.71/10万排名第三。尽管在2000年-2005年间,中国胃癌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轻微的下降,但这种趋势是由 男性引起的,相反女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的上升。这种趋势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蛋白质比例升高所致。
二、胃癌易发生于什么部位?主要致病原因有哪些?
胃癌以腺癌最为常见,其发病部位具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近端胃癌,包括胃体癌和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发生率出逐步上升的趋势,然而远端胃癌仍在 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占主要地位。事实上,仅仅是在中国,胃癌的发病部位在不同的地区也存在的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致病原因的不同有关。
在贫困地区,由于营养不良、不洁腌制食品的大量摄入以及幽门螺杆菌的大范围感染,胃癌已远端病灶为主;而在相对发达的港口城市,由于高脂饮食的摄入、食道下 端反流性疾病的增多以及烟酒的过量摄入,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发病呈现出了同欧美发达国家相仿的上升趋势;另在我国河南等常年高盐食物摄入的地区,食管胃结合 部癌占据了胃恶性肿瘤的主要部分。此外,约1%-3%的、极少部分的胃癌患者也体现出了家族遗传性,家族性弥漫型胃癌家族、HNPCC家族遗传性非息肉性 结直肠癌,胃癌在中国可作为第二伴随癌中的胃癌患者都能发现一定的基因水平的突变缺陷。
三、出现哪些症状时应当警惕胃癌?日常生活又该如何预防?
大部分的胃癌在早期都是无特异性症状的,而存在与胃炎相似的症状,例如中上腹部的饱胀、隐痛,反酸嗳气的增多,食欲的下降,进食梗咽感等等,这些症状往往会 被患者忽略;随着疾病的发展,即会出血恶心呕吐、纳差乏力、消瘦等消耗症状,伴肿瘤出血时,还会伴有呕血、黑便,肿瘤侵犯腹膜后神经组织时还可出现后背疼 痛;而至中晚期,就会出现腹水、肿瘤性肠梗阻、恶液质等全身症状。
预防胃癌的最佳方法是保证日常饮食的规律性和健康性,避免长期摄入腌制、高盐、辛辣、发酵发霉等不健康的食物,减少烟酒的摄入,改善饮食结构和习惯。而比较 重要的是,年龄大于40岁后,一旦出现无明显急性刺激因素导致的上腹部不适或消化道症状时,应积极就医,行胃镜检查;长期患有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糜烂、胃 粘膜腺体不典型增生或肠化的患者,特别是具有可疑胃癌家族史的患者,应每年定期复查胃镜;伴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重度感染或有症状时,应积极行杀菌治疗。 在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对高发人群的定期胃镜普查,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而在中国,由于许多不发达地区的人群缺乏定期体检普查、遇病就医的习惯,故 大部分我国胃癌病例在初诊时已为中晚期病例,失去了最佳诊疗的时间。
四、胃癌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目前胃癌的治疗崇尚手术为中心和重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对于早期胃癌,评估排除存在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后,能够在胃镜下行局部病灶切除术EMR、ESD,经病理评估后再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亦可选择腹腔镜手术进行微创诊疗。 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前应当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若评估能够切除,可以直接手术,亦可以进行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加术后辅助化疗,这种围手术期联合 化疗的治疗模式已在国外的临床研究中被证实有益延长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而我国的有效性尚在研究当中;若局部病灶无法切除,则可以术前化疗,待病灶退缩 后,再次获得手术机会。
手术是胃癌唯一能够达到根治目的的治疗手段,在我科,严格按照诊疗规范,只要患者的一般情况允许,均积极实施D2根治手术,包括局部胃病灶的切除,和胃周第 一第二站淋巴结的清扫,保证手术的充分性和根治性。目前每年外科治疗胃癌达800余例,5年总生存率约50-60%,总并发症率低于5%,手术相关死亡率 低于1%,整体医疗水平在上海乃至全国名列前茅。大量的病例积累也说明了我科医师胃癌手术的娴熟和精湛,同时这样的手术也被证明是安全而有效的。
术后患者应当进一步行化疗或放化疗,预防疾病的复发。
对于手术无法切除或无法完整切除,或就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无法手术手术的晚期胃癌,则进行姑息性全身治疗。部分晚期患者若疾病缓解,可能有机会再获手术切除的机会。
五、什么是胃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作为肿瘤专科医院,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近几年在各个常见肿瘤病种上积极开展多学科综合治疗,体现出了将肿瘤疾病视为全身性疾病的专业简介。
多学科综合治疗是指对同一个病例,应当从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化疗、肿瘤放射诊断科以及病理科等多学科角度对病例进行详细的评估,给予患者最佳的治疗手 段和诊疗顺序,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例如对于一例局部晚期的胃癌病例,如果直接手术可能无法达到根治性切除,则应当先予以术前化疗,待肿瘤局部退缩后,再 行根治性手术,术后补充化疗或放化疗,这样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
我院所设立的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小组,涉及了我腹部外科、化疗科,放疗科,放射诊断科及病理科等重要科室,每周对疑难病例进行小组讨论,各科的医生相互提出见解和意见,为患者拟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六、胃癌的手术治疗有哪些方法?为什么有的患者可以保留胃体,有的患者需要全胃切除?
根据胃癌发生的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其手术方式也是不同的。
胃癌的手术包括两个部分组织,一部分是病灶的切除,一般要求切除肿瘤及旁5cm范围内的正常胃体;另一部分是胃周的淋巴结清扫,包括第一和第二站的清扫;当肿瘤累及周围重要脏器时,可能需要联合切除,常见的有胰尾和脾脏的切除,横结肠的切除,肝左叶的切除等。
一 般的远端胃癌,采取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术后行残胃十二指肠吻合,或残胃空肠吻合,或残胃空肠Roux-Y;当肿瘤发生于胃贲门或胃底时,一般可采用近端胃 大部切除术有足够长的残胃>20cm保留以减少反流,食道残胃吻合,或全胃切除术;当病灶位于胃体时,一般需要行全胃切除术,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比较 复杂。
全 胃手术后的消化道重建,需要尽量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停留时间,增加营养的吸收,同时减少反流、倾倒等症状,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目前在我院腹部外科,常规实施 全胃术后食管空肠Roux-Y吻合,或食道空肠Roux-Y单储袋重建,后者能更好的减缓食物的排空,改善营养的吸收。
当胃癌手术无法切除时,则仅能行剖腹探查术或活检术,对于有梗阻的病人,可以行胃肠捷径术或空肠造瘘术。
七、贲门部肿瘤到底属于食管癌还是胃癌?应当行胸部手术还是腹部手术?治疗效果如何?
贲门癌,或称食管胃结合部癌,是发生于食管和胃交界处的肿瘤,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能分为起源于食道的鳞癌和起源于胃癌的腺癌,少部分为腺鳞癌、低分化癌 等。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贲门部肿瘤兼具食道癌和胃癌的特点,但是作为最常见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应按照胃癌的诊疗标准进行,应为其更易发生腹腔中的淋巴 结转移。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外科诊治比较复杂,应根据肿瘤侵犯食道下端的程度来决定是否联合进胸手术。对于侵犯食道下端较多的患者,需要行胸腹联合手术以保证食道足 够的切除范围,以及可能存在的胸腔内纵膈淋巴结的转移;而对于主要局限于贲门和高位胃体胃底的腺癌,也可以单纯进腹手术,前提必需保证5cm的食道切缘;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贲门腺癌,单纯进胸手术是绝对不可取的,因为如此以来无法充分进行腹腔淋巴结的清扫。
另贲门癌的手术可以选择单纯的近端胃大部切除,但需要保证残留的胃体足够大而减少术后的反流,若肿瘤过大,累及中低位胃体,无法保证足够的切缘时,应行全胃切除术。 贲门癌的总体治疗效果不及远端胃癌,我院的5年生存率约45%左右,这可能是由于贲门腺癌较远端胃癌,具有更复杂的淋巴转移途径。此为贲门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腹腔感染、反流等外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机会也相对较大。
八、胃癌术后如何随访?
3-6个月一次,共1-3年;后6个月一次,共3-5年;后每年随访一次。
每次复查应进行血液生化检查、肿瘤指标检查,同时推荐胸片、肝脏B超或CT等影像学检查,一般建议每年复查一次胃镜;
九、胃癌术后能够吃些什么?怎么吃?为什么有些患者术后消瘦严重?
胃癌的营养支持越来越受到关注,这是由于患者的营养状况直接联系到其对全身内科辅助治疗的耐受性,影响患者的预后。
对于治疗前即存在消化道梗阻或营养不良的病例,应积极行营养支持,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增加其对于治疗的耐受性。
一 般在胃癌手术中,医生会通过鼻肠管或空肠造瘘,建立短期内的营养通道。术后48小时后,即能给予肠道内的营养支持,以流质为主,包括米汤、营养汤、果汁 等,目前还有专门配方的肠内营养制剂和要素膳食安素等,这些配方制剂的营养成分和能量供给由于一般家庭自己准备流质饮食,应当鼓励使用;在术后5-7天 起,患者开始逐渐恢复经口饮食,从流质到半流质,待进食半流质自觉正常后,即能出院。
出 院后的胃癌患者,应当仍旧以易消化的半流质及软食为主,强调少食多餐的原则,食用煮烂、少渣的食物,食物的种类上无明显限制,避免食用不新鲜、辛辣等食 物,若一般的家庭饮食无法耐受时,仍可以采用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支持,保证每日的能量供给;此外若患者在接受放化疗期间若反应剧烈,无法进食,则应当考虑予 以静脉营养支持。
需要提醒的是,胃癌早期术后恢复中,若进食状态不佳时,应延缓口服非必需的抗肿瘤药物,例如中成药、保健品等,避免加重食欲的下降,增加消化道的不适症状。 |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