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药房网

仁和药房网 门户 慢性疾病 男科用药 查看内容

男性收入越高,肾虚阳痿比例越高?

2018-1-30 10:05| 发布者: 仁和药房网| 查看: 604| 评论: 0

摘要: 在饮食方面,男性可以适当多吃海参、海马、牡蛎、蛤蚧、蜂皇浆、鱼鳔等食物,这些食物含丰富的氨基酸,是有效的强精食品,而核桃、杏仁、栗子、韭菜等也可作为日常食疗之用。 ...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广东省男性肾健康调查报告》,报告以问卷形式访问了广东省内不同地区的2000多名年龄在25~55岁之间的男性。结果发现,广东省25~55岁的男性肾虚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达51.73%,高收入和低学历的男性群体更是肾虚、阳痿和早泄“重灾区”。 
  总体概况: 
  过半广东男性遭遇肾健康问题 
  据介绍,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广东地区25~55岁的男性,调查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清远和汕头等地,由8家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要成员单位共同完成。调查的主要负责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周少虎教授介绍,调查以问卷的方式开展,在今年7~8月期间共发出2500份问卷,回收问卷2137份,有效问卷**8份。 
  调查结果显示,广东区域内男性肾虚、早泄和阳痿现象不容乐观。尤其是41~55岁年龄段,肾虚比例为56.3%,早泄比例为46.3%,阳痿比例为51.2%,均接近或者超过半数水平。即使在25~30岁这个比较年轻的年龄段,肾虚的比例也高达45%,早泄和阳痿的比例分别为47%和38%。 
  “‘肾’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体生殖、内分泌、泌尿等多个系统,同时还包括了部分神经和血管的功能。”周少虎介绍,中医学的肾虚指的是肾脏精气阴阳不足。中医里肾虚的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种肾虚的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一定要辨证施治。 
  收入VS患病率: 
  月入过万患病率最高 
  调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还得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结论。例如,广东省男性在肾虚、早泄和阳痿方面的患病率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月收入1万元以上的广东男性肾虚和阳痿患病率最高,分别达到55.78%和47.84%,比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男性,分别高出7个百分点和近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上述患病率还与受访者的学历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高中以下学历男性肾虚、早泄和阳痿的患病率均超过五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张滨教授分析说,高收入人群生活节奏更快,工作压力也更大,所以患病率比中低收入人群更高。同时,由于低学历人群在性教育、性保健方面了解较少,导致其肾虚、阳痿等问题的发生几率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硕博学历男性在早泄方面的患病率则较阳痿和肾虚来说更为严重,达到45.2%。周少虎认为,这可能与这一人群受教育水平高,他们及其伴侣对于性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较高,反而导致了性生活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以致早泄频频“光顾”。 
  地域VS患病率: 
  广深地区男性肾虚更严重 
  男性生殖健康问题还呈现出了地域差异。以肾虚为例,广深地区41~55岁这个年龄段的男性,患病率高达67.74%,比广东其他地区的56.30%高出了13个百分点。还有男性更年期,调查发现,广深地区40岁以上男性的患病率为43.59%,远高于广东其他地区的37.28%。 
  “这一现象不难理解,从广州和深圳两地都市人群走路的脚步就可见他们的生活节奏,而快节奏、压力大的都市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男性在两性和生殖方面的健康。”张滨说。 
  专家提醒: 
  黄秋葵并不能补肾壮阳 
  近来,“黄秋葵可补肾壮阳”的帖子在微信圈被热转,吸引了大量食客。据说此菜能补肾壮阳,俗称“植物伟哥”,因此价值不菲,一盘菜叫价竟然数百元。对此,周少虎表示,黄秋葵本身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要的用处是助消化、护肠胃、降血脂等,在中药学里并非补肾壮阳药。虽说黄秋葵中确实含有一定的植物激素,但含量很少,即使你吃100斤黄秋葵,经过肠胃消化能被体内吸收的植物激素已是微乎其微,自然谈不上植物“伟哥”。 
  他提醒说,补肾壮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速成,市面上那些号称可以速效壮阳的补肾药物很可能是违规添加了西地那非等西药成分,长期使用对身体危害很大。他建议,在饮食方面,男性可以适当多吃海参、海马、牡蛎、蛤蚧、蜂皇浆、鱼鳔等食物,这些食物含丰富的氨基酸,是有效的强精食品,而核桃、杏仁、栗子、韭菜等也可作为日常食疗之用。 
       仁和药房网(仁和网上药店)线上交易,线下实体药店供货配送,100%正品保证,买药就上仁和药房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金牌药师
  • 咨询

    李药师

    从业15年,擅长内科常见病、慢病用药及中医药问题咨询。
关注我们
  • 新浪微博
  • 微信订阅号
  • 小程序
仁和药房网首页| 关于本站| 荣誉证书| 媒休报道|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