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类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量最多,大约占到总数的85%左右。而在亚裔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则占据着绝对的主流,有大约四成的肺腺癌亚型患者存在EGFR基因突变。 肺癌患者如果查出了EGFR基因突变,就意味着有更多的靶向药物可以用,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长期生存。 EGFR基因的大家族一共由28个外显子构成。通常会发生突变导致癌症的位点集中在18-21外显子。 而我们最常见到的突变位点则是EGFR基因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和EGFR21外显子L858R错义突变,这两个突变的概率加起来有80%-90%。 EGFR基因突变治疗方案的首选是靶向药,药物的选择也很多,一代药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二代药有阿法替尼、达可替尼,三代药有奥希替尼、阿美替尼。 目前来看,三代药是这部分患者治疗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耐药了,患者后面的路会变得非常难走。 耐药之后,病人该怎么做? 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在这种迫于无奈的情况下会选择盲试。常见的情况是这几种: 使用AP26113(布格替尼)联合西妥昔单抗(曾有案例报道耐药后产生的C797S和T790M顺式构型可能会有效),或者一代药物和三代药物联合(针对的是EGFR基因的C797S和T790M反式构型可能会有效),或者奥希替尼与MET靶点的XL184、克唑替尼、INC280等联合(针对MET基因扩增导致的耐药有可能有效)。 盲试整体效果差强人意,而且即便是有的病人获得了效果,也很难达到长时间有效。 究其原因,是因为奥希替尼耐药的原因非常复杂,耐药后患者发生C797S突变和cMET扩增的概率分别为7%和15%左右,而且这两类突变的占比竟然还是最高的,其他的耐药基因突变比例都是1%,2%,非常的零散。不像是一代药物耐药后,有50%的概率存在T790M。所以说很难有一个所谓第四代药物,解决大部分患者奥希替尼耐药的问题。 临床实际经验上,靶向药物使用见好就收,不要用过度,适当地使用化疗和贝伐这种治疗措施(那个时候病人体感也好,经受的住化疗),这样才能有更大概率让奥希替尼重新复敏。 也就是不要让对靶向药物耐药的癌细胞群成了气候。它们的比例越是多,后面越是难以处理。 何时停止靶向药物,将是一个永恒的纠结。 当你手里的靶向药物,尤其是三代靶向药物耐药后,切忌盲目加量,和各种药物组合盲试没完,癌细胞没有给我们太多犯错的机会。而且我们也不一定就要那么排斥化疗,有时它真的挺管用的。
|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