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肾脏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只是近年越来越重视慢性肾脏病的严重危害。2012年3月的《柳叶刀》上刊出了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王海燕教授牵头的"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比糖尿病更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成年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0.8%,遗憾的是,仅有约12.5%的人知道自己患有肾脏疾病。其中84%的肾脏病患者是早期患者。慢性肾脏病从轻到重分别为1—5期,其中1—2期为早期,5期就是尿毒症期了。早期患者的肾功能基本正常或轻度下降,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及时发现、尽早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一、肾脏的功能 关于肾脏的功能,中西医的概念有所不同。中医的“肾”功能包括了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骨骼及血液系统等多个器官系统在内;而西医的肾脏在概念上并不涉及其他器官。从西医的角度讲,肾脏是功能强大的器官,其主要功能包括:(1)生成尿液,排出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人体的“净水机”和“筛子”);(2)内分泌和代谢功能。通常,肾脏的代偿潜力大,一个健康的肾脏就足以维持人体的需要;但与肝脏等器官相比,肾脏的自我修复能力差,更容易发生功能受损。因此,早期发现并去除损伤肾脏的原因对于防治慢性肾脏病至关重要。 二、慢性肾脏病早期防治 当肾脏出现损伤时,人体会发出一些“求救信号”,提示我们可能需要及时就诊。例如,慢性肾脏病患者可能出现脚踝部水肿或晨起眼睑水肿、食欲不振、皮肤瘙痒、睡眠困难等症状,也可能出现排尿异常(如夜尿次数增多)或尿液性状的改变(如尿色变红,尿中泡沫增多)。慢性肾脏病起病隐袭、缺乏特异性表现,提示不能仅仅依赖临床症状来判断是否有慢性肾脏病,需要有目的地进行相关化验检查。对于慢性肾脏病进行早期筛查,具体的检查项目包括: (一)测量血压 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病因,同时也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二)检查肾功能 在以往的临床工作中,常用血尿素氮和血肌酐作为评价肾功能的指标,但这两项指标各有不足。通常,血尿素氮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正确地反映肾功能。如果人体从食物中摄入大量的蛋白质,可引起一过性血尿素氮的升高,这种情况下的尿素氮升高往往是生理性的;减少饮食中蛋白的摄入后,尿素氮则会恢复正常。血肌酐虽然受饮食影响较小,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肌酐主要由肌肉的肌酸代谢而来,它的生成和肌肉重量相关,男性高于女性,青年高于老年。肌酐在不同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与肾功能并无关连,仅根据血肌酐也不能够准确判断肾功能状态。目前,国际上推荐应用基于肌酐的肾小球滤过率(Ccr,eGFR)估计公式评价肾功能,可以相对准确的评价肾功能、发现早期的肾功能异常。 (三)检测尿蛋白 以往,尿蛋白的检测方法包括尿常规试纸法、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考虑到大规模人群检查的可行性和检测指标对于判断预后的价值,目前建议测定随机尿标本中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以判断是否存在白蛋白尿,其正常值为女性<30mg/g肌酐,男性<20mg/g肌酐。大量的研究显示,尿白蛋白升高是心血管疾病预后、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其预测价值甚至高于吸烟等传统危险因素,近10余年来倍受关注、成为国外慢性疾病早期防治中重要的筛查项目。 三、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 (一)高血压病人 随着罹患高血压的时间延长,慢性肾脏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高血压病史如果超过10年,蛋白尿的风险增加2倍,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增加1倍。 (二)糖尿病患者 尤其是时间超过5—10年的病人。在发达国家,透析病人最主要的病因是糖尿病;在我国,糖尿病是导致尿毒症第二位的病因,占到1/5左右。 (三)65岁以上的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存在生理性的肾功能减退,40岁以后肌酐清除率以每年1%递减;老年人并存疾病多、合并用药复杂,更容易导致慢性肾脏损害。 (四)其他 肥胖、高脂血症等也会增加慢性肾脏病的风险;解热镇痛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药物,长期使用会引起肾损害;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马兜铃等,也会引起肾损害;重金属对肾的损害也不能忽视。此外,有慢性肾脏病家族史者罹患慢性肾脏病的可能性高于其他人群。 综上所述,对于以上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需要重视进行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筛查,以免延误慢性肾脏病的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四、慢性肾脏病诊治中的常见误区。 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是长期、综合的过程,需要根据疾病进程、并发症和合并症的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从患者的角度,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在慢性肾脏病的诊治过程中,有一些常见的误区需要引起注意。 (一)“先治肾脏病,再治高血压” 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过程中,经常听到病人说“希望大夫重点治肾脏病,高血压以后再说吧”。高血压和肾脏病联系紧密,肾脏病患者中约半数合并高血压,已经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如果血压控制不良,肾功能恶化的速度会显著加快并形成互相促进的恶性循环。此外,有些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于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具有突出的益处,已经被推荐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基本降压药物。因此,“治疗高血压”和“治疗肾脏病”密不可分,如果血压控制不良,无从谈肾脏保护,不能简单地将这两者分开讨论。 (二)“用药多或不用药” 有人不管是否真正需要,盲目用了很多“保肾药物”或补品;也有人因“是药三分毒,药物伤害肾脏”,什么药都不用。这些不正确的医疗观念导致肾损害发生或加重。很多药物经肾脏排泄,需要仔细衡量药物的好处和用药给肾脏带来的负担。对于确实需要应用(如对肾脏或其他重要脏器有保护或治疗作用)的药物,不能简单地予以排斥,而应该选择肾脏副作用小的药物,并且根据肾脏功能进行必要的剂量调整。同时,应坚持“可用可不用药物尽量不用”的原则,减少无明确治疗作用的药物,尤其不能滥用“补药”,以免给肾脏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临床上因为滥用药物带来的肾脏损害屡见不鲜,某些“保肾药物”并无可靠临床试验证明其“肾脏保护”作用。 (三)“谈肾色变” 有些患者一听到“肾脏病”几个字就非常恐惧,将其与尿毒症等同起来,这其实也是不正确的观点。随着对慢性肾脏病研究的深入,对于肾脏病的定位已经从以往的“少见严重病”变成了目前的“常见多发病”。对于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研究提示,超过80%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都处于早期阶段;如能予以早期干预,未必都会进展到尿毒症。来自美国的研究数据显示,每100名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大概只有2名会进展到尿毒症。由此可见,从早期慢性肾脏病到尿毒症是漫长的演变过程,尿毒症并不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唯一结局。从认识上需要明确,慢性肾脏病是与高血压、糖尿病类似的常见慢性疾病,没有必要“谈肾色变”。 肾脏病危害巨大,因此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治疗"。首先,坚持低脂、低盐饮食,控制热量摄入,适当运动,预防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其次,避免大鱼大肉的高蛋白饮食,预防血尿酸异常。再次,避免使用损害肾脏的药物,少用劣质化妆品,以远离重金属的毒害。最后,对于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人来说,要做到定期测量血压;定期化验尿;定期化验肾功能。 仁和药房网(仁和网上药店)线上展示,线下实体药店供货配送,正品保证,买药就上仁和药房网!
|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