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药房网

仁和药房网 门户 家庭常备 眼科用药 查看内容

防治干眼症地 十项措施

2018-10-22 13:30| 发布者: 天下第十三| 查看: 660| 评论: 0

摘要: 眨眼有助于泪水的分泌和分布,眨眼次数少了,直接导致泪水的量减少,而暴露在空气中的泪膜会快速蒸发,失去对眼球的保护力。所以像操作电脑、驾车、读书等长时间用眼,都会引发干眼症。长时间使用电脑者注意 长期应 ...
1.多眨眼  长时间用眼人们总是喜欢用“眼睛一眨都不眨”来形容某人的专心致志,孰不知眨眼次数越少,越容易产生干眼症。因为眨眼有助于泪水的分泌和分布,眨眼次数少了,直接导致泪水的量减少,而暴露在空气中的泪膜会快速蒸发,失去对眼球的保护力。所以像操作电脑、驾车、读书等长时间用眼,都会引发干眼症。
眨眼是一种保护性神经反射动作,泪液层可以使泪水均匀地涂在角膜和结膜表面,以保持润湿而不干燥。正常人每分钟眨眼约20次。

2.注意眼睑卫生  要注意用眼卫生,勤洗手,不要用手揉搓眼睛,特别是目前甲型H1N1流感流行、急性结膜炎等传染病高发季节,手可以作为传播媒介,将病菌传播。用眼一小时左右休息一会儿,闭目养神,瞭望远处。对眼睑上有碎片、脱落物的患者来说,要注意保持眼睑卫生。

3.长时间使用电脑者注意  长期应用电脑工作的人群,特别是年轻人应该注意出现干眼症症状,应尽快到医疗诊治。
这里特别提示40岁以上的人,最好采用双焦点镜片,或者在打字时,配戴度数较 低的眼镜。工作的姿势和距离也是很重要的,尽量保持在60厘米上以距离,调整一个最适当的姿势,使得视线能保持向下约30度,这样的一个角度可以使颈部肌 肉放松,并且使眼球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到最低。 
    长期从事电脑操作者,要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同时增加维生素A、B1、C、E的摄入。为预防角膜干燥、眼干涩、视力下降、甚至出现夜盲等,应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豆制品、鱼、牛奶、核桃、青菜、大白菜、空心菜、西红柿及新鲜水果等。维生素C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胞氧化。维生素E主要作用是:降低胆固醇,清除身体内垃圾,预防白内障。核桃和花生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B1可以营养神经,绿叶蔬菜里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每天可适当饮绿茶、菊花茶,因为茶叶中的脂多糖,可以改善肌体造血功能,茶叶还有防辐射损害的功能。

4.戴有型眼镜 
    隐型眼镜的确能很大程度地改善人的外貌,但它带来的痛苦也不算少,干眼症就是其中之一。长时间配戴隐型眼睛会使泪液分泌减少,因此戴隐型眼镜的人总会感觉眼睛干干的。预防干眼症,提倡戴有型眼镜。

5.尽量少使用空调  空调除了调节温度之外,还会抽湿,减少了空气里水分的含量。在这种干燥的环境中,泪膜蒸发率增加,容易使眼睛发干、发涩。气候干燥的冬季,为干眼症的高发季节。时夏,天气炎热,预防干眼症,使用空调要注意定时开窗通风。

6.按需点人工泪液  点人工泪液(营养液)要注意不要过频,一天最好不超过6次。因为如果一天超过6次以上,就会把正常的泪膜冲走,从而加重症状。

7.使用眼用凝胶  眼膏在眼内的储留时间较长,但眼膏油腻,病人感觉不“卫生”,存在显著的视力模糊,接受性差。眼用凝胶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种制剂,眼用凝胶在眼内的储留时间较长,既卫生,且滴用时有清凉的感觉,使用方便,接受性好。

8.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  做眼睑清洁、热敷。用毛巾沾高于体温但别太烫的水,闭眼敷于眼睛上,每次10分钟左右,早上最好能做一次,因为夜间睑板腺分泌最旺盛,潴留的分泌物最多,热敷可以帮助潴留的分泌物排出,如果有时间一天可以多做几次,效果很好。  
做睑板腺按摩:由医务人员沿睑板腺排出方向按摩,将那些通过热敷仍不能排出的分泌物推出。如果自觉有效,可以每星期做一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9.泪小点栓塞  对每日需用人工泪液4至5次的中重度患者,泪道的堵塞能减轻症状并可以减少人工泪液的用量,在上下泪道放置胶原塞可达到暂时堵塞泪点的作用。堵塞物将在4至7天后逐渐被吸收,在此期间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出现好转。患重度干眼症的病人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来改善,“永久性”的堵塞可放置不溶性硅胶塞,在需要时可拔出此塞。    

10.中医治疗  一般是内服或局部应用清热养阴、生津润燥一类的中药可以治疗干眼症。

仁和药房网(仁和网上药店)线上交易,线下实体药店供货配送,100%正品保证,买药就上仁和药房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金牌药师
  • 咨询

    李药师

    从业15年,擅长内科常见病、慢病用药及中医药问题咨询。
关注我们
  • 新浪微博
  • 微信订阅号
  • 小程序
仁和药房网首页| 关于本站| 荣誉证书| 媒休报道|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