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药房网

仁和药房网 门户 慢性疾病 男科用药 查看内容

中医是如何认识与治疗男性不育的?

2018-9-27 10:27| 发布者: 天下第十三| 查看: 519| 评论: 0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夫妇有性生活1年以上,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由于男方因素造成女方不孕者,称为男性不育。男性不育症临床证型较多,常见多个证型兼夹,辨证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上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 ...
       随着近些年空气污染加重,手机、电脑等有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男性精液质量有下降的趋势,男科患者中男性不育症的患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夫妇有性生活1年以上,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由于男方因素造成女方不孕者,称为男性不育。男性不育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一种或多种疾病和因素造成的。
 
对男性不育的认识历史悠久
 
  中医学对于男性不育的认识历史悠久,卓有贡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即有“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肝气虚,筋不能动,天癸绝,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不育的治疗最早见于先秦的《山海经》书中“幼鸟食之宜子孙,鹿蜀佩之宜子孙。”隋朝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对“无子”的病因病机进行了阐述。中医男性不育内容散见于经史百家文献中。《易系辞》说:“男女媾精,万物化生”,说明精是生殖发育的基本物质,它对繁衍后代以及人体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
 
若肾精亏损,则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
 
  《周易•系辞下》:“天地絪缊,万物化醇,万物化生。” 明确提出“两精结合,构成胎孕”的结论。如张介宾《宜麟策•疾病一》所述:“疾病之关于胎孕者,男子则在于精,女子则在血,无非不足而然。凡男子之不足,则有精滑、精清、精冷者,及临事不坚或流而不射者,或梦遗频繁,或便浊淋涩者。或好色以致阴虚,阴虚则腰肾痛惫。或好男风以致阳极,阳极则亢而亡阴。或过于强固,强固则胜败不洽。或素患阴疝,阴疝则肝肾乖离。此外,则或以阳衰,阳衰则多寒;或以阴虚,阴虚则多热。若此者,是皆男人之病,不得尽诿之妇人也”,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十分可贵的。除了功能性疾病描述,也有对器质性疾病的描述。明•万密斋《万密斋医学全书》载有五种不育症:“一曰生原,身细小,曾不举发;二曰纵,外肾只有一子或全无者;三曰变,未至十六其精自行,或中年多有白浊;四曰半,二窍具有,欲谓二仪子也;五曰妒,忌也,阴毒不良。男有此五病不能配,令太阴乏其后嗣也”;王冰在《玄珠妙语》中提出“天、漏、犍、怯、变”为“**男”。天即”天宦”,指男性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不全等;漏指精关不固滑泄者;犍即后天阴茎及睾丸缺损者;怯即阳痿不举;变即男性假两性畸形。
 
男性不育症的原因解读
 
  中医学认为,引起男性不育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的因素。男子不育以肾为本,与脾肝关系密切。病变脏腑主要是肾、肝、脾,病理因素为气滞湿困瘀阻,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肾脾两脏亏虚为主,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脾功能正常,精充血足,则男子生殖机能正常,脾肾两虚,则精血亏虚,造成精子数量减少,活动力低下,影响受孕。邪实,多为肝气郁结,脾失健运,久病入络,跌仆外伤,造成气滞湿困瘀阻,精室失养,从而导致精子发生畸形、凝集、活动力低下,精液液化时间延长,影响女方受孕。
 
男性不育症的辩证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男性不育症常见以下证型:
 
① | 肾精不足
主要症状:神疲肢倦,腰膝酸软,健忘恍惚,头晕耳鸣,性欲淡漠。舌淡苔薄,脉细。
治则:补肾填精
 
② | 肾阳不足
主要症状: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精液清冷,精神萎靡,夜尿频多,动则气促,下肢浮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则:温补命门,滋肾助精
 
③ | 肾阴亏虚
主要症状:腰膝酸痛,五心烦热,眩晕耳鸣,失眠健忘,潮热盗汗,咽燥口干,形体消瘦,早泄遗精,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治则:滋阴降火益精
 
④ | 瘀血阻滞
主要症状:会阴部、或下腹部、或耻骨上区坠胀或疼痛,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肢体麻木,烦躁善忘,舌质黯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涩。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疏精

男性不育症的治疗
  
男性不育症临床证型较多,常见多个证型兼夹,辨证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上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生活中,准备生育的准爸爸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金牌药师
  • 咨询

    李药师

    从业15年,擅长内科常见病、慢病用药及中医药问题咨询。
关注我们
  • 新浪微博
  • 微信订阅号
  • 小程序
仁和药房网首页| 关于本站| 荣誉证书| 媒休报道|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