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虽去,秋老虎仍未远离,空调、冷饮、西瓜之外,很多人仍在天天喝绿豆汤解暑。 这些清凉祛暑的方式似乎司空见惯,人人都在用,但是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首先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正确的认识什么是“中暑”?第一,高温并不等于“中暑”。中医认为的暑热之气侵犯损伤人体,虽然与长时间的高温天气有关,但实际上专指夏至到立秋之间的火热邪气,尤其是“三伏天”,暑气和湿气都比较重,闷热的天气更容易导致“中暑”。第二,“中暑”有哪些表现? 中医将“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是因为长时间的高温和湿气重,损耗了人的正气和津液,暑热邪气无法排出体外,而出现身体发热,甚至高烧不退,烦躁,头晕头痛,脸红,口渴,大汗等症状,严重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热射病”,可以出现脱水,甚至有生命危险。“阴暑”是因为在外界高温的影响下,过度贪凉饮冷,导致寒湿阻遏阳气,脾胃运化失常,而出现困倦乏力,身体沉重,鼻塞流涕,恶风怕冷,头晕恶心,食欲减退,大便不成形,舌苔白腻等症状。 其次,对于“中暑”应该如何治疗呢?“阳暑”并没有合适的中成药能够治疗,临床上要根据热邪轻重和气阴虚损的具体情况来用药。如果病情很轻,并且没有气虚表现,可以在休息静养,补充水分的同时,用绿豆汤、西瓜来清热解暑。严重高热脱水者则需要现代医学配合治疗。“阴暑”则适合吃藿香正气、十滴水、保济丸等化湿和胃、祛风散寒的药,不能用清热的药。 这里,需要纠正一个常见的错误观念,并不是夏天感冒就吃藿香正气,天气炎热就喝绿豆汤解暑。因为受凉而出现怕冷恶心等上述“阴暑”的症状,中医辨证认为是外寒内湿,才用藿香正气治疗;由于天气炎热,人体被暑气所伤,出现轻度的发热口渴等上述“阳暑”的症状,则可以用西瓜、绿豆汤来清热解暑、生津止渴。而如果没有受暑热邪气侵袭,即使天气炎热,也并不需要喝绿豆汤来预防中暑。这个道理和现在大家经常错误的使用板蓝根颗粒预防流感、抗病毒是一样的。板蓝根颗粒确实有抗病毒作用,但是只有在感染病毒之后,人体出现热毒导致的咽喉肿痛等症状,才可以用板蓝根颗粒治疗。而接触流感、手足口等病毒之后,是否会发病,关键是看人体的抵抗力也就是正气是否充足。人体明明没有出现热毒的症状,吃板蓝根颗粒不但不能起到抗病毒作用,反而会损伤正气,削弱人体的抵抗力。同理喝绿豆汤预防中暑也是一样不可取的。天天喝绿豆汤相当于每天吃半包板蓝根颗粒,对人体有益还是伤害,不言自明。 下面将常见的寒凉饮食列出来,供大家参考:大多数饮料尤其是含碳酸(俗称含汽)的饮料,凉白开、绿茶、花茶、啤酒、凉茶、矿泉水、凉粥、凉菜、凉皮、冷面,等等。蔬菜水果要尽量避免吃生的和凉性的,如黄瓜、茄子、西红柿、梨、火龙果、奇异果等等。 除了上面说过的脾胃虚弱、脾肾虚寒,阳气不足以及湿气重的人,即使是自我感觉健康的普通人,也建议要尽量少吃这些寒凉的饮食,避免损伤脾胃阳气。大家不要以为自己脾胃功能好,天气炎热,经常吃点凉的,很清爽,没什么不舒服,却不知维持生命的宝贵阳气就这样一点点消耗掉了,而寒湿之气却就此留存在体内,等待着将来构成各种危害身体的因素。
|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