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药房网

仁和药房网 门户 家庭常备 妇科用药 查看内容

二胎行动指南

2018-9-6 10:03| 发布者: 天下第十三| 查看: 858| 评论: 0

摘要: 很多人都测基础体温,它的原理是排卵后孕激素升高,会使女性基础体温升高(幅度约0.5℃),如果没有排卵、孕激素不升高,体温则不会升高。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先测体温,每天记录下来,发现体温升高后同房。缺点是:体 ...
1、大龄生二胎,为什么要慎重考虑?
  大龄一般指35岁以上的女性。35岁以后,卵巢功能呈直线下降,怀孕的机会大大减小;同时卵子质量也会有所下降,发生胚胎停育或自然流产的风险增加;并且,孕期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前置胚胎等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大龄生二胎,在怀孕前、孕期各方面的身心压力都会增加。建议生二胎的夫妇先就诊妇产科门诊进行身体检查,评估身体状况及生育能力,评估再次生育风险如何,再慎重做决定。
 
2、生二胎怎么进行生育力评估?
  除普通体检外,女方需提供既往月经情况、生育史、手术史,女方可完善生殖激素六项(月经见血第2-4天查)、甲状腺功能、妇科超声,必要时需行宫腔镜检查和输卵管造影检查(月经干净2-7天查,从来月经开始不同房),需提供盆腹腔手术记录。男方可以完善精液常规和精子畸形率染色。
 
3、哪些情况不建议再生二胎?
  25-30岁是最佳生育年龄,35岁以前应该解决生育问题,而40岁以上女性,卵巢功能低下甚至接近衰竭,卵子质量低下,不建议再生育二胎。另外子宫有过两次及以上手术史的患者,如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在妊娠过程中特别是临产时容易发生子宫破裂;剖宫产后瘢痕子宫的患者,再次妊娠发生瘢痕妊娠、瘢痕处胎盘植入的风险较大,所以应该慎重决定是否生二胎。有过多次流产或引产的患者,子宫内膜受到损伤,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很大,孕期出血可能危及母胎生命。
 
4、如何计算预产期?
  对于月经规律的孕产妇,末次月经对推算孕产期很重要,所以一定要记清楚。末次月经的时间指的是最后一次月经见血第一天的时间,预产期是末次月经时间的月份加9或减3,日子加7。比如某位女性末次月经是2015年11月14日,月经周期规律30天,她的预产期是2016年8月21日(11-3月,14+7日)。
部分女性月经周期很不规律,30-90天不等,该如何推算预产期呢?此时,除了末次月经,还要根据查出来hCG阳性的时间、早孕反应的时间,超声能提示胎心搏动的时间、孕早期超声测的头臀长、第一次胎动时间等推算。所以孕妇应该注意上述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告诉产科医生,帮助推算预产期。
部分患者监测排卵,能知道排卵的时间;部分患者做的试管婴儿,移植的胚胎时间,移植的第几天的胚胎,都应该记住,告诉您的产科医生以推算预产期。
 
5、男方备孕期间注意事项?
  怀孕是夫妇双方的事情,男方的精子为胎儿提供一半的染色体,所以,精子的质量也很重要。备孕期间,男方应该戒烟、戒酒、不熬夜,每天适当运动,多吃蔬菜水果,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穿舒适棉质内裤,同房时注意卫生。
 
6、排卵期监测攻略?
  对于月经比较规律的女性,可以计算排卵期。一个月经周期分好几个时期,其中有一个叫黄体期,它的长短相对固定为12-16天,平均14天,是排卵后才有的,所以可以用来倒推计算排卵时间。估计下一次月经哪天来(8月24日),从那天往前推14天(8月10日)就是排卵期。缺点是:不适用于月经不规律的患者。
  很多人都测基础体温,它的原理是排卵后孕激素升高,会使女性基础体温升高(幅度约0.5℃),如果没有排卵、孕激素不升高,体温则不会升高。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先测体温,每天记录下来,发现体温升高后同房。缺点是:体温会受很多因素影响,体温升高滞后于排卵时间。
  排卵期雌激素升高,阴道分泌物会变多、变透明,拉丝度会增加,可以通过观察白带的变化来判断是否要排卵。
  市场上畅销的排卵试纸(实际上是LH试纸),也是比较好用的。排卵前36小时体内LH激素会升高达峰值,尿里就能检测出来,当试纸出现颜色深度一致的两条杠时,说明体内LH峰出来了,1-2天内即将排卵。如果只有一条杠或其中一条杠特别弱,则不到排卵时机。极少数患者的试纸一直强阳性,则说明其体内LH一直处于高水平,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需要就诊治疗。
  最准确的还是经阴道超声卵泡监测,超声能直观的看到月经周期各时期的卵泡大小变化(卵泡生长)及有无排卵,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排卵时间并指导患者哪天同房。对于排卵不规律、小卵泡排卵的患者,还能进行促排卵治疗。

      仁和药房网(仁和网上药店)线上交易,线下实体药店供货配送,100%正品保证,买药就上仁和药房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金牌药师
  • 咨询

    李药师

    从业15年,擅长内科常见病、慢病用药及中医药问题咨询。
关注我们
  • 新浪微博
  • 微信订阅号
  • 小程序
仁和药房网首页| 关于本站| 荣誉证书| 媒休报道|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