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是近年盛行的原发和转移性肺癌有效治疗新技术。该方法疗效确切有潜力达到类似外科切除效果、创伤轻微、恢复快捷、生活质量高、可反复多次进行,具有极其光明的临床应用前景。 与肝癌射频消融原理一样,肺癌射频消融也是通过高热原理,使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彻底失去活性和转移潜能。目前肺癌射频消融所使用的电极针有多种类型,较常用者主要为“圣诞树样”或“伞状”电极,又以后者更符合肿瘤形态学特征、更为安全可控。上海仁济医院肿瘤介入科翟博 2、单个肿瘤直径尚无统一标准,原则上不>5公分。否则可能需要分次进行。 3、一次性消融的肿瘤数目尚无统一标准,可根据患者全身及肺部状况以及肿瘤大小而定,2公分以内者一次性消融数量最好控制在6枚以内,伴有较大肺癌者数目酌减。 4、原发性肺部肿瘤放、化疗不明显,可选择射频消融; 6、转移性肺癌可根据原发肿瘤部位及生物学性状决定是否射频消融联合放化疗 7、肝脏肿瘤对现有化疗药物欠敏感,因此对于肝癌肺转移者建议直接射频消融或联合放疗 8、肝移植后肺转移 2、肺门病变伴有较大空洞者 3、中心型肺癌合并严重阻塞性肺炎者 4、肺癌转移到颈、胸椎, 椎体破坏严重、有截瘫危险者 5、肺部弥漫性转移病灶或双肺广泛转移瘤 6、肺以外其他重要脏器广泛转移
三、并发症 1、气胸: 多为电极针穿刺所致, 高龄、肺气肿者更易发生, 可发生在术中或术后。少量气体可不予处置而自行吸收, 有明显呼吸困难等症状的较严重气胸可通过胸穿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解除。 2、胸腔积液: 多与胸膜受刺激有关。少至中等量胸腔积液多可自行吸收,无明显症状。如积液严重,发生呼吸困难等症状者可通过胸腔穿刺引流解除。少数患者也可能发生血胸,这与穿刺针道出血有关,一般保守治疗即可控制,极少数需通过胸腔镜或栓塞治疗止血,无效者可能需开胸手术止血。 3、咯血: 多发生在中心型肺癌患者, 该型肿块常包裹或与支气管及大血管相黏连,穿刺时有可能损伤血管而发生咯血,一般保守治疗即可控制,极少数需通过内镜或栓塞治疗止血,无效者可能需开胸手术 4、心包积液:热刺激心包有可能发生心包积液,如症状明显应尽早心包穿刺等处理。 5、肺部感染:如患者长期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消融后可能发生肺部感染或消融灶感染,可在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或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
四、疗效评价: 国内外目前尚无标准疗效评估方式,不少学者仅评估肿瘤缩小率,这是不够科学的。应以肿瘤射频后完全坏死率、复发率及生存率作为疗效评估指标。 Marcallo 等通过射频消融治疗54例64 个肺肿瘤,其中40 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和24 例肺转移瘤, 平均直径为2.4 cm。CT 随访结果显示总治疗有效率为61.9%, 其中肺转移瘤的治疗有效率为70.8%, 直径小于3 cm 的肿瘤治疗有效率为69.7%。平均存活时间为17.3 个月, 平均无瘤期为12.9 个月。赵恒军等报道射频消融治疗肺癌60 例, 治疗后肿块缩小者55 例 , 术后发生骨转移者1 例, 原位复发者2 例, 肺内转移者2 例。周围型肺癌的有效率为97.9% , 中心型肺癌的有效率为33.3% 。赵健等报道了射频消融联合放化疗治疗组42 例, 常规放化疗治疗组38 例。结果显示: 综合组和常规组的KPS 改善率分别为25.87%和10.52%, 稳定率分别为42.86%和36.84%, 恶化率分别为28.57%和58.63%; 综合组KPS 评分优于常规组。原发灶局部复发率综合组 显著低于常规组 ; 中位生存期综合组16 个月, 常规组14 个月; 1、2、3年生存率综合组 稍高于常规组 。 我院两年来治疗肺部原发和转移性肿瘤30余例,总体肿瘤完全坏死率约94%,小于3公分者达到98%,疗效相当满意。但目前还没有生存期报告。 总结: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恢复快捷。与外科切除相比,损伤更轻微,部位良好和大小合适者效果与外科切除无明显差异,而且可以一次性消灭多枚。与胸腔镜下肺肿瘤切除相比,应用范围更广。与放射治疗相比,治疗时间短,无放疗后全身免疫功能下降、骨髓抑制等并发症,费用仅为放疗的一半左右。因此,射频消融无疑是肺部肿瘤可以首选的治愈性方法之一,与外科切除、放疗、化疗等方法合理搭配应用将极大提高肿瘤控制率, 改善生活质量, 延长患者生存期。 |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