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皮肤、血管扩张伴渗透性增加导致皮肤出现局限性水肿反应。慢性荨麻疹具有病情长、发病快、消退后无明显痕迹等特点,约有15%~20%的人群至少出现过一次荨麻疹。参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炎性因子主要包括组胺与白三烯,组胺可使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并脱颗粒释放大量白三烯从而引起荨麻疹一系列临床表现。 关于慢性荨麻疹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研究明确,有自身抗体学说、Th1与Th2细胞失衡学说,但依据致病因素可分为免疫性与非免疫性两类。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原则为解除潜在的致病因素及对症治疗。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主要有抗组胺药、抗炎药、免疫制剂等,多采用抗组胺药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但单独用药会导致荨麻疹反复发作。 研究对比观察联合地氯雷他定与孟鲁司特钠和单独使用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观察组慢性荨麻疹治疗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地氯雷他定是氯雷他定在体内脱甲酸乙酯而得到的代谢产物,与末梢H1,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且是目前已知的抗组胺药物中与H1受体亲和力最强的药物,其抗组胺活性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的50~200倍。 有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有自身功能免疫性抗体,自身抗体可拮抗IgE高亲和力抗体或拮抗IgE本身导致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释放大量组胺、白三烯及其他炎性因子,造成慢性荨麻疹皮损,组胺、白三烯及炎性因子可聚集大量的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导致皮肤、黏膜血管充血及渗透性增加,形成风团、瘙痒等临床表现。抗组胺药物竞争性的与H1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组胺的生理学作用。 一代抗组胺药物例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由于其具有较强的中枢镇静作用,易透过血脑屏障,会引起嗜睡、口干等副反应。二代抗组胺药物如阿斯咪唑、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虽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中枢镇静作用较小,但对心血管系统有潜在的毒性作用,会造成室性心律失常。有动物研究及三期临床试验表明,地氯雷他定对心血管系统损伤较小,未引起心律失常。地氯雷他定口服后约30min即起效,服用后3h左右到达血药浓度高峰,药效持续约24h,但地氯雷他定也具有抗M受体也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会引起疲劳、口干、头痛等不适。 孟鲁司特钠是一种选择性长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有研究表明,对于20%~50%的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患者对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有效。研究中发现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未增加不良反应,且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联合地氯雷他定与孟鲁司特钠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可降低慢性荨麻疹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仁和药房网(仁和网上药店)线上交易,线下实体药店供货配送,100%正品保证,买药就上仁和药房网!
|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