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药房网

仁和药房网 门户 家庭常备 眼科用药 查看内容

硝酸甘油与青光眼

2018-2-1 17:24| 发布者: 技术部测试| 查看: 389| 评论: 0

摘要:   《家庭医生》杂志,2009, : 47-48  ?  陈伯患冠心病、心绞痛多年了,家中常备硝酸甘油含片

  《家庭医生》杂志,2009, : 47-48

  ?

  陈伯患冠心病、心绞痛多年了,家中常备硝酸甘油含片。每当胸闷不适发作时,只要舌下含上一片这种“救命药”,就非常管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专科王忠浩

  然而,前几天陈伯出现右眼红痛、视力模糊,被诊断为青光眼。他做了青光眼手术,病情也得到控制。可是,细心的老伴却发现,硝酸甘油的药物说明书上明确注明“禁用于青光眼”,这下可急坏了家人,“救命药”若不能用,以后可咋办呢?

  ?

  老人青光眼多是原发性闭角型
青光眼是一组严重威胁视功能的眼病,由于眼球内压力过高,超过视网膜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造成视功能损害,甚至最终失明。该病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发育性青光眼三种。其中,以原发性青光眼最常见,又分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类所谓闭角与开角,就是看眼睛内房水流出来的通道——房角是否被阻塞。

  闭角型青光眼多是起病急,发病时眼部胀痛、视力下降较明显;而开角型青光眼,则多是起病隐匿,眼部病症不明显,病人多在晚期时才出现视力方面的异常。在我国,老年人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最常见。

  ?

  硝酸甘油是青光眼的罪魁祸首吗
了解青光眼的成因后,我们就会知道,凡是有可能导致眼内压升高或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的药物,都是青光眼病人的禁忌药物。

  那硝酸甘油又是怎么回事呢?
早在20世纪早期的动物实验中,就发现硝酸甘油可扩张血管,继而引起脑脊液压力和眼内压力升高,大家认为它会加重青光眼;之后也有应用硝酸甘油治疗心脏病时,发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报告。所以,在硝酸甘油的药品说明书中,将“青光眼”列为用药禁忌。

  不过,也有硝酸甘油可以降低眼压的报告,尤其是某项研究发现,冠心病病人应用硝酸甘油治疗后,出现了眼压下降的现象。这不得不让人疑惑,究竟硝酸甘油是“祸”还是“福”?

  实际上,使用硝酸甘油而诱发青光眼者,十分罕见。虽有个别病人用硝酸甘油治疗心脏病时,出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但也未能证明硝酸甘油就是“凶手”。

  我们可以想一下,之所以有“原发性青光眼”这一称呼,就是因为它的确切原因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精神因素、自主神经系统、眼前节结构狭窄都有关系;而心脏病发作时,病人紧张恐惧、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等,也是青光眼发作的重要诱因,所以,很难说清楚硝酸甘油就是诱发青光眼的“凶手”。况且,硝酸甘油还有扩张视神经血管、改善血供和微循环的作用,对视神经亦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如此说来,它对青光眼应该大有益处。

  ?

  患上青光眼,用不用硝酸甘油
就目前而言,由于青光眼与硝酸甘油之间仍有很多争议,出于用药安全的考虑,我们仍把青光眼列为硝酸甘油的用药禁忌。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能用。

  若真的要使用硝酸甘油,病人应事先告诉医生,自己或家族中其他人患有青光眼,也可到眼科检查有无高眼压、房角狭窄、眼底视神经的青光眼改变等体征。

  若已明确诊断为青光眼,可根据不同类型而采取不同的随诊和预防措施。如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未经手术治疗者,需密切监测眼压及眼部的症状包括用药前及用药后的每一天,因为硝酸甘油引起的多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对于已经手术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或药物控制良好的开角型青光眼病人,只需定期眼科随诊,监测眼压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原发性青光眼绝大多数为双眼患病,仅一只眼发病而另一只眼“正常”者,也要密切监测双眼眼压变化。

  对于无青光眼病史者,如果眼压不高于21毫米汞柱或波动不大于8毫米汞柱,则使用硝酸甘油还是安全的。但对有青光眼病史者,眼压水平不应超过以往治疗中制定的“目标眼压”,而且,如果用药后发生了视物模糊、虹视、鼻根部酸胀、眼部胀痛伴头痛、恶心、眼红、怕光流泪等不适,应立即到眼科就诊,明确是否青光眼发作。

  ?

  结语:要注意,在心脏病急性发作可能威胁生命时,若无其他药物选择,应分清主次矛盾,挽救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可在用药缓解后再到眼科就诊,以免延误了抢救时机。

编辑:程立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金牌药师
  • 咨询

    李药师

    从业15年,擅长内科常见病、慢病用药及中医药问题咨询。
关注我们
  • 新浪微博
  • 微信订阅号
  • 小程序
仁和药房网首页| 关于本站| 荣誉证书| 媒休报道|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