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长期全身或局部应用激素的患者,有些患者受所患疾病的限制,不得不长期口服激素。常见于全身或眼部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眼科常见的如白塞氏病,色素膜炎,全身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在这些患者,无论是局部使用还是全身应用,激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不否认,激素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和控制了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但同时,在相当一部分患者,激素也常常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全身服用常见的并发症诸如柯兴氏综合征。在此我想就眼部常见的激素性白内障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些相关知识。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王洪涛 ???????? 激素白内障通常见于较长时间全身或局部应用激素的患者,尤其是全身应用激素,通常患者都会有半年以上的使用激素的历史。我们这里所说的激素在医学上成为皮质类固醇。是一大类药物的总称。患者来眼科就诊时通常的主诉是视力下降和视物模糊,尤其是见光时更为明显。因此,很多患者会有畏光的主诉。可是,通常在检查视力时,患者的视力又会比较好,与主诉的症状似乎不很吻合。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与此型白内障的临床特点相关的。通常,激素性白内障在临床,尤其是早期,会表现为后囊下型白内障。具体讲,就是晶状体混浊的部位出现在后囊之前的皮质,在裂隙灯下典型的显现为类似锅巴样的外观。由于一开始就长在后囊中央的前方,也就是视轴的中央,通常会对视力有较大的影响。那么,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在光线强的时候反而更看不见呢?这还是与晶状体混浊的部位有关。在弱的光线下,由于瞳孔的直径比较大,患者仍可以通过后囊下混浊周边的区域看到外界物体。在遇见强光时,通常人体会有一个自然的反应,即瞳孔的对光反射,也就是说瞳孔的直径会明显缩小。这是光线就会完全被中央部的混浊所遮挡。患者就会出现明显的视力障碍。而我们在检查视力时,通常都是在室内,甚至是在眼科的暗室内检查,这时由于光线比较暗,瞳孔比较大,自然检查出的视力会比较好。而且,如果在对患者检查时,只进行小瞳孔的检查,而不进行散大瞳孔的检查,即使是有经验的眼科医生也常常会忽略患者白内障的存在。笔者就曾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多次遇到在外地诊断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患者,来我院后通过仔细检查,特别是散瞳检查后发现是后囊下型白内障的患者。我院眼底组的医生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常常会发现在基层医院诊断不明的后囊下型白内障患者,除了日常形成的仔细之外,我想这与我院眼底组常规的散瞳检查眼底十分不开的。所以,我也建议对于能够散瞳的患者闭角型青光眼除外,还是应该尽量散瞳检查一下。 ???????? 那么,对于这种白内障我们又该怎么治疗呢?临床是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同所有其他的白内障一样,这一型白内障也只能通过手术来解决。而且,只要患者的眼底没有大的问题,通常手术后的视力预后还是比较好的。那么,我们又是如何判定患者是否应该手术呢?这时,原来的视力指标当然是应该考虑的指标,可相当一部分患者,检查视力时,往往会有较好的视力,这无疑会干扰我们的判断,也很难让患者及家属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和认识。近年来,由于眼科辅助检查设备的研发和进步。在我院已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视力,在医学上也称为视敏度。它是我们判断视力的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在后囊下型白内障,尤其是视力比较好的患者,我们会给患者开一个对比敏感度加眩光的检查。通过这一项检查,我们会发现,虽然这些患者的视力检查的结果往往还可以,可是对比敏感度却发生了明显的下降。这无疑为手术提供了佐证和支持。 ??????? 关于手术本身,在这里作为科普文章我不想说太多。由于患者为长期应用激素的人群,我想还是应该说几点吧。首先,无论是长期全身还是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无疑会导致患者局部或全身免疫力的下降,患者相对发生感染的风险会高于正常人群,因此,在围手术期,尤其是术前局部建议应用抗生素眼药水至少3到5天地时间。术后除了局部点用典必殊眼药水外,建议口服抗生素至少3天的时间。其次,患者在围手术期不需停用激素,当然,也最好不要停用激素,否则,如果出现全身情况或者眼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复发,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白内障手术的效果。再者,由于患者往往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且长期服用激素,我们在手术前也应该充分考虑患者身体情况可能对手术的影响。长期服用激素可能会导致患者血细胞的分类和计数的异常。如白细胞和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异常等等。还要注意患者的血压情况。笔者在最近还碰到一例罕见的由于产后大出血所致的席汉氏综合征患者,除了常见的激素导致的问题外,患者还伴有垂体功能的异常和心电图的明显异常。为了手术的安全,笔者仍建议患者在进行详细的内科会诊后再考了手术的问题。 |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