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药房网

仁和药房网 门户 家庭常备 眼科用药 查看内容

眼科专家解答青光眼4大疑问

2018-2-1 17:24| 发布者: 技术部测试| 查看: 421| 评论: 0

摘要: 青光眼是导致眼睛失明的第二大疾病,仅次于白内障,全球有七千多万的青光眼患者,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有1500多万,其中开角型青光眼800多万,预计2020年青光眼患者达到2200万

青光眼是导致眼睛失明的第二大疾病,仅次于白内障,全球有七千多万的青光眼患者,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有1500多万,其中开角型青光眼800多万,预计2020年青光眼患者达到2200万。青光眼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治疗有多难,而在于青光眼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确诊时95%以上的患者已经是中晚期。

然而,许多网友并不了解青光眼的知识,据北京一项社区调查显示:青光眼患者中约60%的患者不知自己有青光眼,为了让更多的网友了解青光眼的相关知识,及早期发现青光眼,39健康网编辑采访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院长葛坚教授,葛坚院长为网友们解答关于青光眼的疑问。

专家简介:葛坚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主任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眼科医院院长,青光眼科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眼科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华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眼科学会第九届主任委员,中华眼科学会青光眼学组组长,《中华眼科杂志》副总编,《眼科学报》主编,《眼科研究》、《中国眼视光学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国眼耳鼻喉杂志》和《国外医学眼科分册》等杂志编委。

擅长:青光眼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激光治疗等,尤其擅长难治性青光眼的诊治。

网友疑问一:青光眼是什么?青光眼症状有哪些?

葛坚主任:青光眼是一种损伤视神经的眼科疾病,它对人体最大的威胁就是致盲,致盲率约为10%。青光眼的准确病因尚未被发现,但眼压升高是主题的一个危险因素。眼压升高会损坏视神经,逐渐减少视野,视力下降,如不治疗,最终将导致失明。

青光眼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易忽略。

青光眼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痛、鼻根部酸胀、头痛等表现。通过检查会发现患者的视野已经缩小,眼底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变。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急性的青光眼发作,表现为:视力急剧下降、眼球剧烈疼痛、恶心等。但是,部分青光眼患者,在疾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典型症状,因此,很容易被疏忽,没有及时就诊。随着眼压的不断升高,对视神经的损害也越来越重。

网友疑问二: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青光眼能治好吗?

葛坚主任:药物、手术、激光是控制眼压、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

青光眼的治疗目标:降低眼压,保存视力。

青光眼治疗后,并不能恢复到以前的视力,但是,患者能够有残余视力是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青光眼关键在于控制眼压,一旦眼压得到控制,视神经受损的危险降低了,视力和视野就可以得到相对更好的保护。所以定期监测眼压非常重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远离青光眼的伤害。

网友疑问三:青光眼遗传吗?哪些人容易得青光眼?

葛坚主任:根据中山眼科中心的26年的跟踪随访发现,青光眼有一定的家庭遗传性,所以,有青光眼家庭史的人,特别是直系亲属里有青光眼患者的,一定要每年做一次筛查,根据最新的技术,可以提前三到五年发现。

近年来,青光眼有着年轻化的趋势,二十左右的青少年要注意定期检查,另外,高度近视者,中老人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是青光眼高危人群,尤其是50岁以上的女性,特别要注意定期检查眼压。

网友疑问四:青光眼吃什么好?青光眼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葛坚主任: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忌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和酒、浓茶、咖啡等引起眼压升高的饮料。

要控制每日饮水的总量和一次引水量,一般情况下,一次饮水不超过250毫升,一天总饮水量不能超过2000毫升,饮水量过大会引起眼压升高。

注意起居,预防感冒。衣领要宽松,睡眠要充足,睡觉时枕头可稍高,不宜洗冷水澡。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切忌在黑暗处停留过长的时间,因为在黑暗的环境中,瞳孔会扩大,使眼压升高。看电视时,应在室内点小灯,使室内不至于太暗,且观看时间不宜过长。

不要干重体力活,不要过分用力,因为青光眼患者的血管本来就很脆弱,只要有一个细小的血管破裂,就会导致失明。不要低头做事,血涌上头对青光眼患者有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金牌药师
  • 咨询

    李药师

    从业15年,擅长内科常见病、慢病用药及中医药问题咨询。
关注我们
  • 新浪微博
  • 微信订阅号
  • 小程序
仁和药房网首页| 关于本站| 荣誉证书| 媒休报道|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