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酒类消费大国,酒文化久负盛名,饮酒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领域。同样,饮酒与健康,特别是饮酒与糖尿病的关系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有研究表明,饮酒与糖尿病发病之间存在着U型或J型关系,也就是说,适量饮酒可降低糖尿病发病,反之,过量饮酒会增加糖尿病发病。为此我们提醒无酒不欢、逢饮必醉的朋友: 过量饮酒,是对人体的综合损伤 饮酒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这种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特别是过量饮酒,对机体的损伤是多系统、多器官的,导致酒精性肝病,表现为肝功能损伤、脂肪肝、肝硬化、肝癌、大出血等;引起消化不良、胃炎、胃出血、酒精性胰腺炎,胰腺坏死等。酒精还会损伤神经系统,对周围神经系统的损伤,引起末稍神经炎,表现为四肢麻木、走路无力;对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大脑的损伤,造成酒精性脑病,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痴呆。 过量饮酒,是对胰岛的重创 过量饮酒还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影响糖代谢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在维持正常葡萄糖浓度上起着重要作用。当从肠道吸收入血液的葡萄糖浓度增高时,肝脏即将其合成肝糖原贮存起来;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释放入血,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有实验研究表明,酒精乙醇和其代谢产物乙醛影响着肝脏的糖代谢,过量饮酒会造成糖代谢紊乱,引发糖尿病。 2、胰岛损伤 过量饮酒会引起胰岛氧化损伤,使得胰岛细胞凋亡,导致胰岛功能受损。如果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就会引起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进而大量的糖从尿中排出,并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头晕、乏力等糖尿病症状。如果继续大量饮酒,将使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威胁身体健康。 3、影响胰岛素发挥作用的信号通路 胰岛素要发挥作用,还必须有赖于特异性信号通路,将胰岛素的信号传导到细胞内,从而发挥胰岛素对营养的代谢调节作用。过量饮酒可以影响这个通路中的多个环节,影响胰岛素发挥正常作用。 你是不是饮酒过度后胰岛容易受伤的人 由于每个人的遗传背景和所处的生理状态不同,有些人饮酒过度后胰岛更容易受到损伤。研究发现,有下列7种情况的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 1、年龄超过45岁,特别超重或肥胖体质指数大于24; 2、有糖尿病家族史; 3、血脂异常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毫摩/升,甘油三酯≥2.75毫摩/升; 4、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毫米汞柱 ; 5、有妊娠糖尿病史,曾分娩巨大儿婴儿出生体重≥4千克 ; 6、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7、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糖尿病高危人群是否发展成糖尿病,关键还在于是否存在诱发糖尿病的导火索。比如,不良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如高脂饮食、饮酒过量等。特别要强调的是,胰岛容易受伤的人,平时更应该控制饮酒量,避免过量饮酒对胰岛的损伤,引发糖尿病。 设一条饮酒的安全底线 饮酒与养生的关系很早就有研究。适量饮酒使人产生欣快感、放松情绪、增加食欲、消除疲劳、促进睡眠、增进健康,不少酒中都含有营养素,可以补充人体的需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还显示,适量饮酒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长期中等程度的摄取酒精对代谢没有有害影响,反而会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那么,面对琳琅满目的酒,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呢?如何把握适量饮酒的尺度呢? 一般地说,酒有白酒、啤酒、果酒之分。从健康角度来看,当以果酒之一的红葡萄酒为优。红葡萄酒中有一种植物色素成分,有抗氧化和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能保护血管弹性,保持血液畅通,使心脏不致缺血,常饮红葡萄酒可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摄入体内的酒精乙醇除极少量经呼吸和尿液排泄外,95%以上在体内分解代谢,肝脏是乙醇代谢的重要器官。肝脏每天所承受的酒精代谢能力约为每千克体重1克。一个60千克体重的人,每天允许摄入的酒精量应限制在60克以下。低于60千克体重者,要相应减少酒精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45克左右。 酒精摄入量计算公式 摄入的酒精量克=饮酒量毫升×含酒精浓度%×0.8 应该说,每个健康成年人都具有一定的酒精分解消化能力。不过,每个人的解酒能力会有所不同,如先天遗传体质不同、是否经常喝酒、年龄大小,以及喝酒时的健康与心理状况都会影响解酒能力。尤其是每个人体内分解酒精的乙醇脱氢酶的活性不一样,对酒精的敏感性即酒量大小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最重要的是饮酒者要知道自己代谢酒精的能力,以确定每日适合饮用的酒量,而不是盲从所谓的标准。 为了你的健康,再次奉劝饮酒者要有所克制,不要饮酒过度,尽可能减少酒精对机体的危害,保护胰岛,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因为胰腺是人体分泌胰岛素的唯一器官,胰岛细胞是不能再生的,一旦出现损伤则无法恢复,这也是糖尿病不能根治的原因。贪杯,只会离糖尿病更近一步! |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