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高血压容易引起中风?这并非危言耸听,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而在脑出血患者中,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93%;脑梗塞患者中,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86%。可见,出现中风的危险程度与血压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 高血压引起中风的主要原因是其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结构的改变。当血压升高时,会引起全身的细小动脉痉挛,如果血压长时间升高,动脉也会长时间痉挛,血管壁因缺氧而发生变形,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弹性减退,从而形成或加重动脉硬化的形成;再加上高血脂、高血糖、血粘度增高等因素更易加速血栓的形成。 如果降压效果不好,或患者不按医嘱服药,使血压波动幅度过大,引起动脉反复痉挛,引起脑组织出血、水肿或动脉壁透明变性,形成夹层动脉瘤,引发脑出血。 就高血压病患者而言,并不是血压高就会引起中风。相反,未按医生嘱咐服药,以及不正确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才是致病的根源。比如:长时间的高血压,未作适当的降压治疗;虽然按时服药,血压仍长期在较高的水平;或间断降压治疗,血压时常突然增高;不注意气候情绪变化及身体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的影响;过分降压往往因夜间血压过低而引起缺血性中风;此外,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病更易引起中风的发生。 事实上无论是轻型或中重型高血压患者,无论预防脑中风的首次发生还是再发生,也无论在缓解中风病程或减少致病性中风上,严格的降压治疗都是非常有益的。 有些头痛是高血压惹的祸 专家解说:有些头痛是高血压的征兆,高血压早期经常会出现头痛的症状,高血压早期症状各种各样:有时是高血压本身引起的;有时是精神过度紧张引起的;更为严重的是,它还可能是中风的前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千万别忽视了头痛这个危险的信号。 卫生部心内科主任指出,高血压患者的头痛部位、性质及程度与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的不同发展阶段及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紧张性头痛,往往发生在高血压早期、血压波动在130~140/85~90mmHg的患者中,多为青壮年人,且头痛多局限于一侧或两侧的前头部及后头部。 这种情况往往由患者长期精神过度紧张,或突然受到强烈的刺激、打击等引起,在血压升高的同时常伴头痛。这种头痛在患者服降压药,且血压降至正常时就会明显减轻或消失。 血压波动于140~160/90~100mmHg者多为中老年人,其头痛可从颈枕部扩散至前头部、眼眶及太阳穴,头痛多为搏动性痛,常较剧烈。血压波动于160~190/95~120mmHg之间者,以老年人居多。头痛常为全头痛,多不剧烈,常伴头昏、眩晕、头沉重、耳鸣或脑鸣等。 血压波动在160~190/95~120mmHg之间者经常伴有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高脂血症等其他疾病。当患者突然血压上升时,往往出现意识模糊、全身抽搐、头痛、剧烈呕吐、暂时性视力丧失等症状。患者家属这时候一定要引起警惕,这很可能是脑中风的警讯,一定要马上把患者送至医院。 专家提醒:季节更替时天气变化无常,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往往随着气温的变化而上下波动,从而导致头痛的出现,由于天气转暖时人往往因为早醒而睡眠时间减少,睡眠不足可能引起精神紧张,导致紧张性头痛。这时应及时到医院查明病因,不要单纯依靠去痛片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昼夜温差拉大小心血压高 外界环境会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神经体液方面的适应性调节。季节会影响血压的变动,老年人更是如此。目前昼夜温差开始拉大,血压也悄悄地在升高。这主要是受气温的影响,夏季皮肤血管扩张,秋冬季皮肤血管收缩所致。有证据表明,气温每降低1℃,收缩压升高1.3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0.6毫米汞柱。秋天温度下降,人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上升,体表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发,同时肾上腺素又可使心律加快,这样就会导致血压的升高。这对正常人来说没有什么,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就不得不警惕了,一定要注意巧监测和巧用药。 高血压病患者可以通过定时自测血压来确定降压效果,24小时昼夜血压波动是很大的,由于体力和脑力活动的影响,24小时血压波动可达到50/20mmHg,而夜间血压最低。除了血压的自发性变异外,病人到医院检查时,血压也会升高,所以自测血压比在医院测压能更客观地反映血压状况。一般白天血压有两个高峰期,即上午6~10时及下午4~8时,在这两个时段测血压,可以了解一天中血压的最高点。测压前至少应休息5分钟以上。测压时,患者的身体要放松,血压计袖带须正确放置,且与心脏位置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充气要快,放气时要缓慢,使用听诊器者,听诊器位置放在动脉上,听动脉音,读出血压值并记录下来。最好同时记录脉搏的次数。一次测压后,应隔2~5分钟再测压一次,以二次测压的平均值为血压值。 应巧妙地掌握服药时间。一般情况下,服用长效降压药者,可在早上6~7时服药,因为此时病人刚起床,外界气温相对较低,可以起到预防作用。服用短效降压药者,除早上6~7时服一次药外,可在下午4时左右再服一次,天气渐凉的傍晚时分,药效刚好发挥作用。 为了监测药物的降压效果,有必要分几个时段自测血压。一是每日清晨睡醒时即测血压,此时血压水平反映了药物降压作用的持续效果和夜间睡眠时的血压状况。如果夜间睡眠时血压和白天水平相同,则应适当在睡前加服降压药;二是服降压药后2~6小时测血压。因为短效制剂一般在服药后2小时达到最大程度的降压,中效及长效制剂降压作用高峰分别在服药后2~4、3~6小时出现,此时段测压基本反映了药物的最大降压效果;三是在刚开始服用降压药或换用其他药物时,除了以上这些时段外,应该每隔数小时测量一次,或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以确认降压效果及血压是否有波动。正确掌握自测血压的时间,能较客观地反映用药后的效果,帮助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服药时间,决定是否需要联合用药以达到更好控制血压的目的。 此外,患者及家属应特别注意因寒冷刺激导致的血压急剧上升而发生脑卒中,生活中应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不宜进食生冷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