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仁和药房网

仁和药房网 门户 新药特药 高血压 查看内容

眼前黑影飘忽 警惕眼底出血

2021-4-2 09:16| 发布者: 仁和药房网| 查看: 64271| 评论: 0

摘要: 眼睛好比是精密的摄像机,视觉的产生是由于眼球后部的视网膜即眼底对光信息的处理,视网膜将传人的光波进行处理并成像,通过视神经纤维以动电位的方式传向大脑,从而看见物和人。 ...
      陈大爷患有高血压,一年前左眼视物模糊,眼前有黑影飘忽不定,视力严重下降,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左眼底出血(中央静脉阻塞)”,打针吃药治疗3月余仍然未见好转。医生建议他做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必要时进行眼底激光治疗。陈大爷心想:都看不见了,治疗还有什么用,不痛就不管了。 

  6个月前,陈大爷感觉左眼不适,就自己买眼药水点眼,似乎好了一些。可不久左眼开始疼痛,还发红,而且越来越严重,近来更是疼痛难忍,无法入睡。他只得又去看眼科医生,经检查诊断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这是—种顽固的难治性青光眼,多数病人预后不好。 
   
  眼底出血是怎么回事? 
   
  回答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人的眼睛。眼睛好比是精密的摄像机,视觉的产生是由于眼球后部的视网膜即眼底对光信息的处理,视网膜将传人的光波进行处理并成像,通过视神经纤维以动电位的方式传向大脑,从而看见物和人。人眼的视网膜血管和脉络膜血管系统保障供应眼睛能量,并带走其代谢产物。因此无论这些血管的哪一部分出问题,都会影响视网膜的功能。 
  眼底出血是指血液溢出血管到视网膜内或周围,若其范围大或位于黄斑部则严重影响视力。这种出血需医生通过眼底检查方可看见,一般人是无法看到的。眼底出血是眼科常见病,既可见于老年又可见于青少年,男女均会患病。 
   
  引起眼底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眼底出血多因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血管阻塞或免疫功能异常引起,常见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性病变。眼底出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但常常被忽视,原因是其不易被发现,在外观上看不出来,只能在医院眼底镜下被检查出来。老年人易出现眼底出血,原因是老人的血管柔韧性和弹性发生改变,较硬且脆,稍有刺激便可能出血。伴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的病人,眼底血管硬化,应特别注意。 
   
  眼底出血怎么办? 
   
  眼底出血发生后病情的发展并非静止不变,若未经及时有效治疗,出血不断流人玻璃体腔,会导致玻璃体积血。出血停止后可通过自身的吸收功能将其吸收。出血量少,自身吸收功能好则可痊愈,反之溢出血管的血液成分会引发视网膜玻璃体的增殖,还会破坏周围组织,造成视网膜缺氧,诱发新生血管等,从而引发严重并发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牵位性视网膜脱离等。所以发生眼底出血要尽早就医,主要治疗方法如下: 
  第一,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控制血糖和血压,使之在正常范围内,并注意降低血脂。 
  第二,药物治疗主要以溶栓、促进和提高吸收功能、减少出血对周围组织的损害为主。高血压病引起的眼底出血以通栓溶栓为主,辅以活血化瘀的中药、神经营养药及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如尿激酶、丹参注射液、脉通注射液等。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无特殊药物治疗,可口服止血药,如安络血、云南白药或肌肉注射止血敏。 
  第三,激光光凝治疗:在患者保守治疗2—3个月能看清眼底后可以行荧光术眼底造影确定激光治疗的部位以便进行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可以减少毛细血管渗漏,预防新生血管形成或封闭已形成的新生血管,可控制眼底出血后严重的病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激光治疗对术者有一定的限定和要求,医生会结合您的综合情况酌情选择。 
   
  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用眼要适度,不要长时间看书报、电视,建议用眼40分钟后休息2~3分钟。不要过度兴奋、疲劳、激动或恼怒,保持良好和充足的睡眠。此外要少吸烟、禁酒,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和高脂肪食物,禁喝浓茶或咖啡。 
  即使这样,眼底出血吸收也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如民谚所言: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为此,患眼底出血的病人要定期(2周至1个月)看眼科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或采用激光光凝或选择手术治疗,把眼底出血的近期和长远的恶劣影响降到最低,使眼底出血后视功能恢复到最大限度。千万别像陈大爷那样,治疗一段时间后丧失信心,任其发展,酿成严重并发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金牌药师
  • 咨询

    李药师

    从业15年,擅长内科常见病、慢病用药及中医药问题咨询。
关注我们
  • 新浪微博
  • 微信订阅号
  • 小程序
仁和药房网首页| 关于本站| 荣誉证书| 媒休报道|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