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药房网

仁和药房网 门户 新药特药 其他肿瘤 查看内容

食管癌的饮食预防与高危人群

2019-9-29 12:31| 发布者: 天下第十三| 查看: 27714| 评论: 0

摘要: 大约90%的食管癌患者早期皆有不同的症状,有吞咽异物梗噎感,但不影响食物下咽,这是原发肿瘤引起食管粘膜水肿或蠕动受到的影响。另一个症状是胸骨后或剑突下隐痛不适,为灼痛、牵扯痛、针刺痛,这些疼痛多在进食时 ...
食管癌是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在1978年公布五大洲食管癌的死亡资料以中国为最高。男性为31.66/10万,女性为15.93/10万。食管癌发病有区域性,华北三省为最高,死亡率为32.22/10-21.5/10万。我省食管癌死亡率为14.59/10万,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位。

大约90%的食管癌患者早期皆有不同的症状,有吞咽异物梗噎感,但不影响食物下咽,这是原发肿瘤引起食管粘膜水肿或蠕动受到的影响。另一个症状是胸骨后或剑突下隐痛不适,为灼痛、牵扯痛、针刺痛,这些疼痛多在进食时出现,间断且时轻时重。食管内异物感和咽部干紧缩感常被认为是"咽炎",这也是早期食管癌的信号。

当然出现吞咽困难或胸骨疼痛不适也并非都是食管癌,一些良性疾病如贲门失驰缓症、食管硬皮病、心血管压迫、食管炎、食管憩室和食管良性肿瘤均可以引起吞咽困难和不适。

食管癌的确切诊断主要有以下方法:
①X线钡餐检查。过去曾是诊断中晚期食管癌的金标准,可以定位、定性和定型,对于早期食管癌也有80%的准确率,现在仍是一种有效的常规检查。其缺点是不能确定肿瘤浸润的深度和周围淋巴结是否转移。
②食管镜检查。目前使用纤维食管镜或纤维胃镜检查食管癌已成为常规检查。食管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腔内病变,并且可以在直视下钳夹活体组织和刮取脱落细胞进行组织和细胞学检查,确定诊断。食管镜检查是诊断食管癌特别是早期食管癌的重要手段,准确率达90%以上。
③CT、MRI、食管腔内超声。其对食管癌是否外浸,以及外浸深度和远处转移等有一定价值,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引起食管癌的真正原因还不清楚。从流行病学的调查和试验与研究中提出了一些发病因素。如吃粗糙食物、进食热食过快、吃发霉的酸菜等。精神作用,遗传和食管炎等因素也与食管癌有关。

实验研究证明亚硝胺能诱发大鼠食管癌,同时证明亚硝胺能激活人的食管癌基因。用霉菌或发霉的食物可诱发动物食管癌和前胃癌。国外一些研究发现,高发区土壤和粮食中缺乏微量元素钼、锌和硒,从而导致食用植物亚硝胺含量增高。食管癌的发病与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A、C、B2也有关系,蛋白质缺乏对发病有促进作用。维生素C能阻断亚硝胺类亚硝酸化。维生素B2缺乏能促进食管癌的发生。维生素A维持食管上皮正常机能,缺乏会引起上皮增生。烟、酒与食管癌的发病有明显关系。大量饮酒者的发病率比不饮酒的人增加50倍。吸烟的人患食管癌高于不吸烟的7倍。

我国食管癌发病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但食管癌的病死率均较高。据报道,预计2012年全世界食管癌新发患者数455 800例,死亡人数达400 200例。在中国,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一直位居第四位。

食管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4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较低,40岁以上年龄组占食管癌患者的99%。因此,我国食管癌筛查常设定40岁为起始年龄,对于70岁以上人群是否需要继续进行食管癌筛查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根据我国国情和食管癌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符合第1条和2~6 条中任 1 条者应列为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1)年龄超过40岁。
(2)来自食管癌高发区。
(3)有上消化道症状。
(4)有食管癌家族史。 
(5)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
(6)有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食管癌的高危人群指居住生活在食管癌高发区,年龄在45岁以上,有直系家属食管癌或消化道恶性肿瘤病史或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的筛查是防治食管癌的重点。

食管癌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避免一些高危因素如吸烟和重度饮酒,防霉,去除亚硝胺,改变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和改善营养卫生。另外,对高发区高危人群进行食管癌筛查可以早期发现食管癌或癌前病变,起到早诊早治和预防的作用,改善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提高治疗效果。

仁和药房网(仁和网上药店)线上展示,线下实体药店供货配送,正品保证,买药就上仁和药房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金牌药师
  • 咨询

    李药师

    从业15年,擅长内科常见病、慢病用药及中医药问题咨询。
关注我们
  • 新浪微博
  • 微信订阅号
  • 小程序
仁和药房网首页| 关于本站| 荣誉证书| 媒休报道|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