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仁和药房网

仁和药房网 门户 保健常识 免疫调节类 查看内容

转移因子的来龙去脉

2018-5-17 15:32| 发布者: 天下第十三| 查看: 3482| 评论: 0

摘要: 转移因子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40年代,是由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中心主任劳伦斯首先从人的血液中提取而得到的一种人白细胞透析物。它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以转移特异免疫效应,不断地增加免疫活性细胞的数量;增强T细胞( ...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道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天然屏障。随着免疫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过去许多不明原因的疾病都可从免疫的角度得到解释,人们对免疫调节剂之类的药物也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转移因子就是目前代表性的免疫类药物之一。 
   
  日常生活中,常会听人说身体的抵抗力不好。这里所说的抵抗力,也就是医学上常说的免疫力。 
   
  免疫力——人体的“卫士”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可以这样说,免疫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 
  人类生活在一个既适合生存又充满危险的环境,得以存续繁衍,也获得了抵御疾病的免疫力。所以说,免疫力也是生物进化过程的产物。 
  当免疫力低下时,疾病容易肆虐—— 
   
  反复感冒是典型表现 
  反复感冒是免疫力低下的典型表现。由于各种原因使免疫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保护作用,在此情况下,极易招致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一年内感冒超过6次就是反复感冒。当然,免疫力低下还有其它表现,如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精神萎糜、疲乏无力、食欲降低、睡眠障碍等。每次生病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且常常反复发作。 
   
  多见于小儿和老人 
  免疫力低下多见于儿童和老人两类人群。前者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差,容易患呼吸道、消化道等各种感染性疾病;后者由于免疫系统逐渐衰退,免疫功能下降。 
   
  转移因子——并非神奇的生物制剂 
      
  转移因子胶囊是免疫增强剂的一种。免疫增强剂共分4大类:免疫佐剂、免疫恢复剂、免疫替代剂、免疫调节剂。转移因子、胸腺肽等属于免疫调节剂。 

  转移因子是存在于人和某些动物致敏细胞内的一种小分子,它是机体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介质。转移因子能使受体正常的淋巴细胞发生变化而释放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因子,参与体内多项免疫反应。因转移因子无抗原(编者注:抗原是指一种能刺激人或动物机体产生抗体,并能与这些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进入体内不被排斥,没有过敏反应和其它不良反应。 
  转移因子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40年代,是由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中心主任劳伦斯首先从人的血液中提取而得到的一种人白细胞透析物。它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以转移特异免疫效应,不断地增加免疫活性细胞的数量;增强T细胞(T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主要成员,是身体中抵御感染、肿瘤等疾病的英勇斗士)功能,调节T细胞亚群的平衡;还可增加免疫抗体;促进干扰素释放和扩大干扰素的生物效应来增加人体抗病能力,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 
  转移因子能在人和某些动物诸如牛、猪、羊等之间转移细胞免疫功能,且相互之间无种属特异性,因此无排斥和过敏反应。 
   
  适应证 
  (1)细胞免疫缺陷性疾病如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先天性无胸腺症、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 
  (2)疣、带状疱疹、组织胞浆菌病、麻风、结核病、重症带状疱疹、乙型脑炎、乙型肝炎及皮肤黏膜真菌感染等。 
  (3)恶性肿瘤如鼻咽癌、黑色素瘤、骨肉瘤、白血病等。 
  (4)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5)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葡萄膜炎及眼部肿瘤。 
   
  种类 
  转移因子可分为2类:非特异性和特异性转移因子。两者的区别在于转移因子来源的不同。前者多从健康人的淋巴细胞中提取,可治疗所有上述适应证种的疾病;后者是从某种疾病康复者(如肿瘤患者、有乙肝抗体者)或者治愈者中的淋巴细胞提取而来,其治疗更偏重于该种疾病的治疗。 
   
  剂型 
  转移因子有注射液、粉针剂、口服液和胶囊4种剂型。注射液:1单位/支,3单位/支(2毫升);粉针剂:1单位/支,2单位/支,4单位/支;口服液:10毫升/支;胶囊剂:3毫克/粒。
  注射液和注射粉针剂的转移因子,其有效期为2年,应置于冰箱保存。口服转移因子置阴凉干燥处保存,有效期1.5年。 
   
  剂量 
  由于缺乏活性成分定量的方法,因此转移因子尚无统一的剂量单位,常以白细胞或淋巴细胞数作为单位,相差悬殊。有的以4×108或6×109个细胞数为1个单位;注射水针剂通常1单位/2毫升或3单位/2毫升为1支;注射粉针通常2单位/支或4单位/支。但此类药物剂量的大小跟药效没有直接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使用时可供皮下、肌肉、穴位或局部注射,每次1支,每周1~2次,慢性病3个月1疗程。治疗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只需注射1次。 
   
  不良反应 
  注射剂和粉针剂:(1)一般无不良反应,部分病例注射部位有红肿、疼痛、轻度皮疹、皮肤瘙痒及一过性发热。对局部反应明显者,应及时更换注射部位或处理。局部有酸胀感,个别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痤疮增多及一过性发热等反应。(2)偶见淋巴增殖、多株性丙球蛋白症及肝功能损害加重。 
  口服液和胶囊剂:暂无明显不良反应报道。 
   
  注意事项 
  (1)注射剂型使用时多在淋巴回流比较丰富的上臂内侧、腹股沟下端的皮下注射。(2)口服剂型禁与热的饮料、食品同服,以免影响疗效。(3)不能长期使用,超疗程服用反而会影响自身抵抗力。 
   
  哪些情况需用转移因子 
   
  转移因子有多种作用,主要用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肿瘤、乙肝。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转移因子可有效提高免疫力,常用于小儿反复感冒、肺炎、哮喘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一年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即常说的感冒)、哮喘、肺炎等的次数过于频繁,约占儿科门诊的30%。这些患儿一年之中少则发生3~5次,多的可达10余次。一旦发病,就得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的药物治疗,使得相应的不良反应不断出现,甚至出现二重感染,使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 
  小孩反复出现(一年超过3次)感冒、扁桃体炎、腹泻等疾病,应查查血常规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当白细胞比较低或者免疫球蛋白比较低下的时候,可考虑给孩子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液。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抵抗力差,就自己去购买一些增强免疫力的药物辅助治疗,但效果并不很理想。现在市场上增强抵抗力的药物有很多种,应根据孩子的体质和个体差异合理地选择,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疗程服用。若疗程不足起不到效果。 


  专家提醒:(1)转移因子的使用对象应该是有先天性免疫低下或久病体弱、后天抵抗力差的宝宝。对于那些健康、免疫力正常的小孩来说,是没有必要使用的。 
  (2)服用转移因子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药物特点和个体情况制定服用方案,以免服用过量。3岁以上的儿童服用剂量是10毫升/次,每日1次。3岁以下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半,每次5毫升,每日1次。 
  (3)免疫力过低的老人,若是反复感冒或慢性病反复急性发作,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转移因子,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肿瘤 
  提示:特异性肿瘤转移因子临床效果尚不十分明确。可作为肿瘤患者术后、化疗或放疗的辅助治疗。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随着肿瘤研究的进展,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中转移因子等免疫调节剂的使用也逐渐被医学界重视。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肿瘤的转移因子有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之分。由于特异性转移因子来源比较困难,病例比较少,很多也只是试验阶段,效果尚不能肯定。至今为止,我国还未有厂家生产肿瘤特异性转移因子。现在依然使用非特异性转移因子辅助治疗肿瘤。许多接受治疗的患者可感到病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有显著治疗效果的只见于极少数人,且疗效不持久。 

  ◇剂量和给药方式 
  皮内、皮下注射多选取距淋巴结群较近的部位如上臂内侧、股内侧;肌肉注射多选三角肌部位;也可作瘤内注射。 
  剂量与疗程尚无定论,一般每周1~2次,每次1~2单位,总量20单位或连用3个月为1疗程。若为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1次,1个月为1疗程。或遵医嘱。 
   
  乙肝 
  提示:有广告称转移因子能根治或治愈乙肝,这是虚假宣传,不可轻信。 
   
  转移因子属于免疫调节剂,常用的有胸腺肽、日达仙、免疫核糖核酸、白介素等,单独使用疗效不佳,需要和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抗乙型肝炎转移因子能传递乙型肝炎的特异性细胞免疫信息,具有调节和增强机体特异性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细胞免疫的功能,当其进入人体后,可使患者的正常T细胞转变成特异性致敏T细胞。 
  说转移因子能够治愈乙肝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可以说是虚假宣传。转移因子只能作为乙肝的辅助治疗。 
  近年来,肝病治疗研究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其难度在于乙肝病毒的繁殖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抑制,但不能完全将其杀死。病毒平时停在肝细胞的细胞核里,停药后又会“复活”。因此,对那些声称“根治乙肝”的广告宣传一定提高警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金牌药师
  • 咨询

    李药师

    从业15年,擅长内科常见病、慢病用药及中医药问题咨询。
关注我们
  • 新浪微博
  • 微信订阅号
  • 小程序
仁和药房网首页| 关于本站| 荣誉证书| 媒休报道|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5-2019 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3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移动版

返回顶部